安世之争,只要荷兰没道歉认错,没把安世半导体完好无损的还给中企,那么我们某种意义

如梦菲记 2025-10-30 11:53:30

安世之争,只要荷兰没道歉认错,没把安世半导体完好无损的还给中企,那么我们某种意义上就输了,理由很简单,安世半导体是闻泰科技100%的全资子公司,荷兰所谓的强制接管,就是明抢。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18年,闻泰科技还只是个帮别人代工手机的公司,市值不到200亿,却咬牙要吞下估值340亿的安世半导体。   这家公司来头不小,前身是荷兰飞利浦的半导体业务,后来归了恩智浦,但到闻泰接手时已经债台高筑。   从2018到2020年,闻泰分三轮砸进去340亿真金白银,一点点把安世100%的股权全部拿下,这是当时中国半导体行业最大的跨境并购案。   买下来只是开始,闻泰接手后做的事才是关键,他们先还清了安世的巨额债务,接着投钱升级技术、扩建厂房,把70%以上的芯片封装测试产能放到了中国东莞。   这可不是什么边缘业务,封装测试是芯片生产最关键的最后一环,在闻泰的经营下,安世彻底翻了身,2024年盈利23亿,2025年三季度营收冲到43亿、净利润超过7亿,毛利率达到34%。   全球排名从第11位蹿升到第3位,在汽车芯片领域更是坐到了第二把交椅,客户全是苹果、三星、特斯拉这些响当当的名字。   正当安世越做越好的时候,2025年9月30日,荷兰政府突然翻脸了。   他们搬出一部冷战时期的老法律《商品供应法》,以“国家安全”和“管理不善”为由,冻结了安世全球30多个主体的运营,暂停了闻泰创始人张学政的CEO职务,把99%的股权转给第三方托管,还往董事会塞了个有“决定权”的外国人,这套操作下来,闻泰对安世的控制权基本被剥夺干净。   说是“管理不善”,可安世的财务报表摆在那里,年年盈利、全球排名飙升、客户遍布世界,哪里管理不善了?   更讽刺的是,就在荷兰动手前一天,美国刚更新了出口管制规则,把闻泰列入实体清单,这时间点卡得如此精准,很难让人不怀疑荷兰是在配合美国的政治操作。   中国这边的反应也很快,商务部直接暂停了安世中国工厂的出口许可,这一招够狠,因为安世70%的产能都在东莞,荷兰手里那个总部就是个空壳。   欧洲车企立马慌了,大众、宝马的芯片库存只够撑几周,大众高尔夫都停产了,安世的芯片占全球汽车业40%的份额,想找替代品?英飞凌得等四周,意法半导体价格高出一大截,短时间内根本无解。   安世中国这边也没闲着,荷兰那边停发工资,这边隔天就发内部信说工资我们自己发,外人的非法指令不用听。   接着宣布恢复国内供货,而且必须用人民币结算,大众、蔚来这些车企一天就签了8.2亿的人民币订单,这一系列组合拳打得确实漂亮,欧盟都急了,主动打电话来想撮合谈判。   但这些反击再解气,也改变不了一个根本事实:安世是闻泰花340亿真金白银、合法合规买下来的100%全资子公司,控制权却被荷兰政府强行夺走了。   这不是商业纠纷,是对私有财产权的公然侵犯,荷兰到现在连句道歉都没有,反倒是他们的经济大臣在跟中国商务部通话时还摆架子,想拿抢来的东西当谈判筹码。   有人说荷兰亏大了,税收没了,产业也受损,欧洲车企都骂他们,这些确实都是事实,但只要荷兰不把股权还给闻泰、不撤销那些非法任命、不公开认错,他们在法理和道义上占的便宜就还没吐出来。   就像有人抢了你家东西,就算他拿着摔跤了,只要没把东西还你,那受损失的还是你。   这件事的影响远远超出一家企业的得失,如果这次荷兰可以用“国家安全”的名义随便抢走中国企业的合法资产,那以后其他国家是不是都能有样学样?   中国企业花再多钱、再用心经营的海外资产,是不是都能被别人找个借口拿走?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今天他们能抢安世,明天就能抢别的工厂、矿山、技术公司,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安全还有什么保障?   商务部的态度很明确:不妥协、不豁免、不谈判,先把东西还回来再说,闻泰也在海牙法庭提起了诉讼,WTO那边也在交涉。   但所有这些努力,最终得看一个结果:荷兰是不是把安世的控制权完好无损地还给了闻泰?是不是撤销了那些非法的人事任命?是不是公开承认了错误并道歉?这三样缺一不可。   如果最后这些都没做到,那不管中间过程打得多漂亮、欧洲车企损失多惨重、荷兰自己多后悔,从结果上看,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就是没有得到维护,商业规则就是被践踏了。   这不是面子问题,是关系到所有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信心的原则问题,这一仗,输不起,也不能输。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0 阅读:13

猜你喜欢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