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9日,中粮集团官宣一项重磅采购计划:拟购入18万吨美国大豆,货物将分批次于2025年12月至2026年1月陆续装运。这是中国自2025年5月暂停采购后,时隔数月再度重启美国大豆进口通道,瞬间搅动全球农产品贸易格局。 此番动作背后,是多重市场逻辑的交织。2025年以来,中国转向巴西、阿根廷等国构建多元供应体系,前9个月巴西大豆对华出口占比超7成,但近期巴西陈豆库存告急,新豆要到2026年2月后才大量上市,12月至次年1月出现供应空档。 更关键的是,巴西大豆坐地起价,溢价较美国大豆高出170%,而美国大豆因库存积压(超2000万吨)价格跌至十年低位,即便叠加25%关税,部分场景下仍具性价比。 这也是中美吉隆坡经贸磋商的重要落地信号。美方此前因对华大豆出口归零,豆农损失超10亿美元,中西部农场主多次施压政府。 中方则凭借4500万吨战略储备和豆粕替代技术,手握谈判主动权。此次采购既填补短期供应缺口,又制衡巴西豆价,彰显“市场选择为主、战略储备兜底”的成熟布局。 据我分析,这并非单一转向,而是中国大豆进口“多元平衡”的缩影,既用订单回应美方务实诉求,又通过灵活采购巩固粮食安全,为全球农产品贸易注入理性合作的暖流。中美大豆 美国大豆进口 中国大豆订单 大豆进口 中美大豆价格 全球大豆产量 连云港美国大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