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是中国在欧洲那边最要紧的经贸合作伙伴,双方合作得好不好,不光关系到两国的利益

天天纪闻 2025-10-29 19:10:33

德国是中国在欧洲那边最要紧的经贸合作伙伴,双方合作得好不好,不光关系到两国的利益,对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经济都有影响。所以说,咱们一直都特别重视和德国的互利合作,毕竟合作才能共赢,这个道理谁都明白。 要是提起中德合作的好日子,那肯定得说默克尔执政的那 16 年。那时候的中德关系,真的称得上是理性又务实,完全是国与国之间合作的好榜样。默克尔本人就去过中国 12 次,每次来都带着满满的诚意,一门心思推动两边的务实合作,尽量不让那些政治上的小摩擦干扰到经贸往来。 咱们不妨看看数据,50 年前刚建交的时候,中德全年的贸易额还不到 3 亿美元,现在一天的贸易额都比那时候全年的多一倍。到 2021 年,双边贸易额直接突破了 2400 亿欧元,中国也连续好几年成了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那时候不管是汽车、化工还是机械制造,两边的企业都合作得特别顺手,德国企业靠着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咱们也从德国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里学到了不少东西,这种互相成就的感觉,才是合作该有的样子。 可看看现在的德国政府,跟默克尔时代比起来,明显感觉不一样了。合作的时候总爱附加些政治上的条条框框,好好的经贸合作非得跟其他不相干的事情绑在一起。就拿最近德国外长访华这事儿来说,本来是件好事,按理说应该先把双方关心的经贸问题理顺,为之后更高层级的访问铺路。 结果这位外长出发前就说些让人不舒服的话,嘴上说着承认一个中国原则,转头又加了句 “实施方式由德国自己决定”。这话听着就不对劲,一个中国原则根本不是能讨价还价的东西,这是当年中德建交时就白纸黑字写在联合公报里的共识,是两国关系的根基,怎么能由着他们随便解读呢?咱们外交部也直接把话说清楚了,这种模糊的立场就是不尊重彼此的互信基础,要是在原则问题上打折扣,那合作根本没法谈。 更让人不解的是,德国这边给自己的访华行程加了一堆条件,反过来倒说咱们不该提前提。这逻辑实在说不通啊,外交讲究的是平等相待,哪有只许一方提要求,不许另一方讲原则的道理?就像咱们平时谈生意,也得双方都觉得合适才能继续吧?总不能你一边想从合作里捞好处,一边又在别人的核心利益上挑挑拣拣。 德国的汽车产业、半导体产业早就跟中国的供应链绑在一起了,他们九成以上的稀土都得从中国进口,要是没了这些资源,不少工厂都得停产。大众、宝马这些大品牌,在华的销量占了全球的三分之一,要是真把合作关系搞僵了,受损的还是德国自己的企业。 其实德国政府内部现在也挺乱的,对华政策根本不统一。有的党派一个劲地喊着要强硬,还想拉着别人搞什么 “反胁迫工具法案”,可另一些党派心里清楚,这么做会砸了本国企业的饭碗。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不光让外界看笑话,更让德国的可信度打了折扣。 就说之前德国央行提的所谓 “报复手段”,说要限制技术出口、加贸易门槛,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就是虚张声势。中德贸易额今年前八个月就达到了 1634 亿欧元,比跟美国的贸易额还多近 200 亿,这么深的绑定关系,真要搞对抗,只会是两败俱伤,德国企业第一个不答应。 咱们中国从来没说不乐意合作,相反,一直都欢迎真心实意的伙伴。就像外交部发言人说的,中德是全方位战略伙伴,建交五十多年来,都是靠着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才走到今天的。 有不同看法很正常,坐下来好好聊总能解决,可要是一边想赚中国的钱,一边又触碰咱们的核心利益,这种 “两头占” 的想法根本不现实。之前朔尔茨总理访华的时候,带着商界代表踏踏实实谈合作,不也取得了挺好的成果吗?这说明只要拿出诚意,中德合作有的是空间。 现在大家都在等着默茨总理可能的访华行程,其实不管谁来,关键都得想明白一个道理:合作的基础是尊重,不是单方面的索取。要是还抱着 “加条件、摆架子” 的心态,就算来了也只能是走马观花,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德国企业界早就急得不行了,他们比谁都清楚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也明白政治操弄换不来真金白银。 说句实在话,现在的国际形势本来就够乱的,中德作为两个大国,更应该带头搞合作,而不是添乱。默克尔时代的合作成果摆在那儿,证明只要路子走得对,双方都能得利。要是现在把好好的合作关系搞跑偏了,不光对不起两国人民的期待,也会影响整个世界经济的稳定。希望德国能早点想明白,别再纠结那些没用的政治条件,拿出真正的诚意来,毕竟互利共赢的好日子,谁都不想错过。

0 阅读:7

猜你喜欢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