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怒赞!一名学生在公安局视频号下求助,因为家里只有妈妈一个人,有3亩地,能帮忙收一下玉米吗?警察的回应让人破防! 人民日报官微一句 “警民连心,情暖天山” 的点赞,让新疆于田公安局视频号下的一条求助评论火了。“我们家里只有妈妈一个人,有 3 亩地,能帮忙收一下玉米吗?” 这条带着怯生生语气的留言,来自远在吐鲁番职业技术学院读书的吾卜力艾散・麦提喀斯木,谁也想不到,这份跨越 400 多公里的牵挂,会让于田民警在秋收时节的田埂上,搭起一座温暖的桥梁。 19 岁的吾卜力艾散是家里的独子,父亲早年去世,母亲独自带着他在村里种玉米和棉花。今年 9 月,他考上吐鲁番职业技术学院的农业技术专业,本想着学好技术回家帮妈妈,可 10 月中旬家里 3 亩玉米成熟,连续的风沙天气让玉米秆倒了一片,妈妈在电话里说 “每天割到天黑也割不完”,电话那头的叹息声,让吾卜力艾散整夜睡不着。 偶然刷到于田公安局 “平安于田” 视频号的反诈宣传,看到民警帮村民解决困难的画面,吾卜力艾散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评论区留下了求助信息。他特意备注了家里的地址和母亲的联系方式,还反复斟酌用词,怕给民警添麻烦,这条留言发出去后,他既期待又忐忑,甚至做好了 “没回应” 的准备。 于田公安局指挥中心民警艾力・麦麦提当晚就注意到了这条留言。他特意跟领导汇报,还联系了吾卜力艾散所在的阿热勒乡派出所,核实到其母亲阿依古丽确实独自在家,3 亩玉米再不收就可能霉变。第二天一早,艾力牵头组成了 8 人的 “助农小队”,还从乡农机站借了两台小型玉米收割机,带着馕和矿泉水,驱车两个多小时赶到村里。 10 月 22 日早上 8 点,当艾力和同事们出现在阿依古丽家的玉米地时,她正蹲在地里用镰刀慢慢割玉米秆,手上的老茧磨破了皮,沾着泥土和玉米叶的汁液。 看到穿着警服的民警扛着工具走来,阿依古丽激动得眼眶发红,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 “没想到真的会来”。民警们没多耽误,立刻分工:会开收割机的民警操作机器,其他人负责把收割下来的玉米装袋,艾力还特意跟阿依古丽打听玉米的储存方法,怕后续晾晒出问题。 艾力特意给吾卜力艾散打了视频电话,让他看收割完的玉米地,镜头里,吾卜力艾散对着民警连连鞠躬,还说 “等放假回来一定要去公安局道谢”。这条帮扶视频被 “平安于田” 发布后,短短几小时播放量破百万,人民日报官微转发时评论 “这是最动人的警民情”,不少网友留言 “隔着屏幕都觉得暖”。 其实,于田民警帮村民秋收早已不是新鲜事。每年 10 月秋收季,公安局都会组织 “助农服务队”,针对村里的留守老人、单亲家庭,提前登记需要帮忙的农户信息。艾力说:“我们很多民警都是农村出身,知道种地的辛苦,能帮一把就帮一把。” 这次帮吾卜力艾散家收玉米后,他们还特意跟乡干部对接,把阿依古丽纳入了村里的重点帮扶对象,后续会协调志愿者帮忙打理棉花地。 这场跨越 400 多公里的帮扶,没有轰轰烈烈的场面,却在秋收的田埂上,写满了警民之间的温情。它让我们看到,无论相隔多远,只要群众有需要,总有一些人会带着诚意赶来,用行动诠释 “人民公安为人民” 的意义。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