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抗美援朝战争,中国如果不出兵,美国人不会打到中国去,而美国人

玉尘飞啊 2025-10-29 01:49:02

日本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抗美援朝战争,中国如果不出兵,美国人不会打到中国去,而美国人却用了超过3000本著作来评价这场战争,将中国志愿军的英勇作战视为壮举,言外之意说,美国人是被打服了,这场战争是中国崛起之战。 1950年朝鲜开战的消息传到日本,不少人在那冷笑。战败才五年,好多乙级战犯还没清算,裕仁天皇依旧安稳,他们觉得这是美国替自己报仇的机会。 没人觉得中国敢出兵,新中国刚满一岁,工厂还没从战乱中缓过来,军队的枪是旧的,棉衣都凑不齐,面对的是有制空权的机械化美军。 可美军一过三八线,炸弹真就落到了鸭绿江边。安东(今丹东)的老桥被拦腰炸断,东北的工厂成了废墟,老百姓只能往内地逃。 毛主席说“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这哪是好战,分明是被逼到了家门口。10月19日夜,志愿军趁着星光跨过鸭绿江。 士兵们穿着薄棉衣,背着旧步枪,夜里行军怕被发现不敢开灯。饿了就抓把炒面就雪吃,渴了就啃块冰,后勤全靠双脚翻山越岭。 长津湖的冬天零下30多度,129名士兵冻成冰雕还保持着瞄准姿势。美军走近一看,想拿他们的枪都得掰断手指头,当场脱帽敬礼。 上甘岭的山头被炮火削低两米,阵地全被血染红。志愿军在坑道里守了几十天,没水就喝尿,断粮也没退一步,把美军耗得没了脾气。 麦克阿瑟之前放话“圣诞节前结束战争”,结果清川江一战,志愿军夜里摸上来冲垮前线,美军几万人仓皇撤退,他最后被撤职了。 接任的李奇微在回忆录里说,中国军队的打法“既难预料又吓人”。克拉克签停战协定时更直白:“我成了第一个没赢却签字的美国将军”。 他后来跟记者说,打日本从没觉得压迫,可看到志愿军冰雕连时,才懂中国人根本打不败。这话不是客气,是真被打服了。 美军炸鸭绿江桥炸得疯狂,一年空袭5391架次,可工人抱着未爆弹抢修,炸了修、修了炸,硬是保住了运输线。 全国老百姓也在拼命支援,捐粮捐衣,连姑娘们都连夜做棉衣,这种动员力让日本学者吉田裕都惊叹,说比当年日本的动员还强。 之前冷笑的日本人慢慢闭了嘴,换成了敬畏。美国人则在书里翻来覆去研究,满篇都是“勇敢”“顽强”,想不通装备差的军队咋能赢。 答案其实在信念里,不是靠武器,是靠“不把敌人赶回去不罢休”的劲儿,靠冻成冰雕也不变的战斗姿势。 仗打完,变化立马就来。苏联废了雅尔塔会议的不平等条款,中国以五大国身份走进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上亚非国家都愿意交好。 没人再敢叫“东亚病夫”了,边境安稳了几十年,新中国终于能安心搞建设,民族自信一点点捡了回来。 国家的尊严从来不是别人给的,是志愿军拿命拼出来的。这场仗不是胜利的终点,是中国重新站起来的起点。 现在想起长津湖的冰雕、上甘岭的坑道,还是会心头一紧。你觉得哪段故事最戳心?这场仗给中国留下的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评论区聊聊。

0 阅读:0
玉尘飞啊

玉尘飞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