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楼六楼消防通道,大四女生课间坠楼,71分钟后才被发现——这迟来的报警时间里,藏着多少本可避免的遗憾? 20岁左右的年纪,距离毕业只剩一步之遥,仲某某的人生却永远停在了教学楼的消防通道。母亲说她只是在栏杆上压腿活动,一个寻常的课间休息,怎么就成了永别? 更让人揪心的是那71分钟的空白。消防通道本是应急逃生的关键路径,理应是巡查重点,可从下午5点多坠楼到被发现报警,近一个半小时里,难道没有师生经过?没有巡逻人员排查?这不仅是时间上的延误,更暴露了校园安全管理的疏松——就像那没关严的窗户,看似小事,却可能在瞬间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学校通报排除刑事案件,可“排除他杀”不代表“没有责任”。消防通道的栏杆高度是否符合安全标准?日常是否有定期检查维护?课间时段的公共区域巡查是否到位?这些问号,都是校园安全防线不该出现的缺口。 类似的悲剧并非孤例:有学生在未封闭的天台意外坠落,有校园施工区域未设警示导致受伤……这些事件反复提醒我们,校园安全容不得半点侥幸。它不该是出事后的“沟通善后”,而应是事前的“密不透风”——栏杆再高一点,巡查再勤一点,响应再快一点,或许就能拦住意外的脚步。 如今,仲某某的家人正承受着锥心之痛,而这起事件更该成为所有学校的警醒:安全管理不是纸上的制度,而是每一次巡查的脚步,每一处设施的检修,每一分钟的响应速度。毕竟,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孩子的安全,就是100%的全部。 你觉得,校园里哪些角落的安全隐患最该被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