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签署稀土协议,会有帮助吗?】
(BBC)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亚洲之行期间签署了一系列协议,以确保稀土供应,而稀土是中国长期以来占据主导地位的关键领域。
与日本、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和柬埔寨的协议规模和内容各不相同,现在评估其实际影响还为时过早。但它们都致力于实现矿产资源的多元化获取,而这些矿产资源对于电动汽车、智能手机等先进制造业至关重要。
这些协议旨在让合作伙伴与美国进行贸易,这显然是为了在与中国举行重要会晤之前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他们最终可能会挑战北京对稀土的控制,但专家表示,这将是一个耗时多年且成本高昂的过程。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环境与社会中心高级研究员帕特里克·施罗德本周在一篇社论中写道:“与中国相比,在澳大利亚、美国和欧洲等地区建设新的矿山、精炼设施和加工厂,需要更高的资本成本、更严格的环境法规以及更昂贵的劳动力和能源投入。”
目前尚不清楚日本此前同意的5500亿美元美国投资是否会成为稀土协议的一部分。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预计将在即将访问日本期间与日本企业进一步商讨具体细节。
但这却是中美竞争的一个转折点。
本周,特朗普出访亚洲之前,就与澳大利亚达成了一项价值 85 亿美元的协议,承诺开展产业合作和联合投资,在中国境外建设稀土加工能力。
当时,在澳大利亚总理安东尼·阿尔巴尼斯访问白宫期间,特朗普表示,“大约一年后,我们将拥有如此多的关键矿物和稀土,以至于你们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它们”,并补充说“它们的价值将达到 2 美元”——这意味着随着供应飙升,价格将会暴跌。
时间表和价格都不太可能,但澳大利亚无疑是美国寻求关键矿产的重要合作伙伴。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格雷斯林·巴斯卡兰和凯萨琳·霍瓦特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写道:“这个国家就像一张闪闪发光的圣诞树,拥有地球上最广泛、最丰富的矿产资源。”
包括 Iluka Resources 在内的多家公司已开始建设炼油厂。该公司今年早些时候告诉 BBC,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这在财务上几乎是不可能的。
与日本达成的关键矿产协议涉及双方同意提高稀土的供应和产量,并包括协调投资和储备稀土的计划以及应对供应冲击的快速反应小组。
与东南亚较小经济体达成的协议在细节上同样薄弱。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和柬埔寨均同意扩大美国稀土的获取渠道,并制定有利于美国买家而非中国企业的出口规则。这些协议还承诺不会阻止稀土出口到美国,并将鼓励非中国企业在当地进行加工和投资。
但与马来西亚和泰国的协议并不具有约束力,或者我们称之为“谅解备忘录”(MOU)。这些协议能否经受住这些国家政治变迁的考验?
另一个尚未解决的大问题是监管——尤其是考虑到潜在的环境损害。稀土不仅开采,就连加工过程本身也是一项肮脏的行业。它涉及提取、浸出、热裂解和精炼,所有这些都会产生放射性成分。稀土在中国的影响已得到充分证实,这意味着其他国家并不愿意接受稀土行业。
全球除中国外最大的稀土供应商是澳大利亚莱纳斯稀土公司。该公司部分稀土提炼依赖于马来西亚,但多年来一直面临诸多监管障碍。
通过与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地区重量级国家签订投资协议,美国有可能获得对稀土供应的更多控制权。
但事实是,中国仍然控制着约70%的稀土加工。而追赶需要巨额资金、强有力的环境法规和技术专长。建造一座加工厂从设计到全面投产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澳大利亚长期以来一直认真考虑提高稀土产量,但其工厂至今仍未建成投产。
中国在该地区绝非沉默的旁观者——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贸易对包括日本在内的所有这些国家都至关重要。因此,华盛顿不能低估北京的影响力,尤其是在东南亚。
稀土供应链需要多元化和转型。合作与投资的承诺是一个开始,但未来的道路漫长而复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