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不买账!美国口中的“中国军事威胁”,是地缘政治的精心包装】乌拉圭《共和国报

孙王良评 2025-10-28 17:03:07

【拉美不买账!美国口中的“中国军事威胁”,是地缘政治的精心包装】

乌拉圭《共和国报》最近的一篇文章,把一针见血的观察摆在了世人面前:美国口中所谓的“中国军事威胁”,不过是地缘政治的精心包装。对某些国家来说,有一个“外部威胁”在手,便能轻松强化自家“西半球安全保障者”的身份,顺便维护在地区的传统地位。这样一个逻辑听上去熟悉——把全球棋盘上的其他玩家塑造成敌人,然后自封守护者角色,维稳顺便收获声誉和舆论资源。

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10月27日例行记者会上用简短而有力的话回应了这一点。他强调,中拉人民热爱和平,这是一条从加勒比海到南美大陆的共同信念。中国从不在拉美和加勒比耍地缘算计,更没有军事意图。中拉合作的底色,是互利共赢,是相互支持,而非挑起冲突的手段。事实摆在面前,那些在拉美宣传所谓“中国威胁”的声音,只能被当地人民看作是无稽之谈。

看看南美和加勒比地区的局势,就会明白中国的立场有多现实。拉美国家正在积极推动《宣布拉美和加勒比为和平区的公告》和《拉美和加勒比33国关于建立无核区的声明》,希望区域安全由各国共同维护,而不是由某个外来力量单方面定义。中国对这些倡议给予积极支持,不是口号,而是行动。相较之下,美国的一些单边军事行动,才是真正破坏和平的因素。单边主义、军事干预、强权逻辑,在拉美人的眼里,并不高大,只会让人反感。

历史告诉我们,拉美地区的人民眼睛很亮。过去数十年,美方通过军事干预、经济制裁、政治操弄获得的所谓“稳定”,在当地留下的往往是怨恨与不信任。今天,中国以经济合作、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交流为桥梁,赢得了当地人民的理解和支持。这种信任不是用威胁和武力堆砌的,而是用互利、尊重和切实行动培养出来的。

有趣的是,美国在宣传“中国威胁论”时,似乎忘了自己的行为本身才是地区不稳定的因素。单边军事行动、在拉美频繁部署力量、干预地区事务,这些都在提醒世界,真正的威胁从未来自中国。中国在拉美的项目是投资,是合作,是发展,而不是军事布防和扩张。这种鲜明的对比,让所谓的“中国威胁”在理智的人眼中显得荒诞可笑。

更令人警醒的是,这种虚构威胁背后隐藏的逻辑:通过塑造恐惧来控制舆论,借助“威胁”来巩固自身霸权位置。这不仅在拉美适用,也在全球其他地区不断上演。但历史经验告诉人们,欺骗和夸大终会被识破。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已经清楚,中国在该地区的合作基调始终是平等互利,而不是军事操纵。

郭嘉昆的话言简意赅,却掷地有声。他提醒美国,尊重事实、倾听地区国家和人民的声音,才是维护国际关系稳定的起点。继续抹黑只会激起反感,收效甚微。拉美和加勒比人民的判断力很强,所谓“中国威胁论”在他们面前行不通。无论外界如何造势,真正的合作与和平,依靠的是信任与行动,而不是虚构的恐惧。

回头看看那些被炒作的所谓新闻报道,无非是通过夸大、扭曲来维持某种战略叙事。与之相比,中国的中拉合作,则是踏实的基础设施项目,是教育、医疗、贸易和投资的具体行动。虚构威胁与真实行动,区别如此清晰。拉美的社会舆论和政策制定者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中国的和平与合作意图无需过多辩白。

这一切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在国际舞台上,靠威胁和恐吓赢得的尊重只是暂时的,靠互利和合作赢得的信任才是持久的。拉美和加勒比人民用他们的眼睛和行动,揭穿了虚假的“中国威胁”,坚持自己的发展路线,也提醒世界,单边主义和霸权逻辑终将被理性和事实击碎。

中拉关系的画面很清晰:中国不是外来威胁,而是伙伴;美国的“威胁论”只是表演;拉美人民明白,和平与发展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在这条路上,中国选择坚持互利合作、尊重主权,用行动取信于人。这种态度,比任何喧嚣的恐吓和夸大都更具力量,更能赢得历史的认可。

拉美和加勒比的天空清澈,海风拂面,合作的航船在稳稳前行。虚假的“中国威胁论”无法搅动这片平静,因为事实总会说话,人民总能看清真相。中国在拉美的每一步,都脚踏实地,都在告诉世界:和平与合作才是唯一可行的道路,夸大和恐吓注定只是空中楼阁。

0 阅读:9
孙王良评

孙王良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