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前日本共同社爆出的一个大瓜,俩月前朝鲜派了个高级别代表团去蒙古访问,结果队伍

云景史实记 2025-10-28 03:30:37

两天前日本共同社爆出的一个大瓜,俩月前朝鲜派了个高级别代表团去蒙古访问,结果队伍里的随行翻译突然撂挑子跑路,一头扎进韩国驻蒙古大使馆要寻求保护,这波操作直接看傻网友。   要说这事儿也挺戏剧性,当时带队的是朝鲜社会科学院院长,这可是朝鲜近几年派去蒙古的最高规格学术团,本来是去跟当地亲朝团体谈合作交流的,谁能想到中途出了这么个岔子。 可千万别觉得这只是个偶然的闹剧,往深了扒就知道,这事儿背后藏着半岛几十年的老矛盾,甚至能找到不少相似的先例。 就说 1995 年那回,比这惊险多了,朝鲜人民军第六军团的政委李镇淑,居然想带着一群营级以上军官和地方官集体叛逃韩国。 那会儿苏联刚解体,朝鲜没了外部支持,又遭了大洪水,日子特别难,金日成让军队搞经商自救,李镇淑他们守着中俄边境的咸镜北道,靠外贸赚得盆满钵满。 后来政策变了要收走经商权,他就动了歪心思,偷偷联系韩国总统要庇护,结果计划被军团长告发,参与的军官全被枪决,就他自己逃到了韩国。 跟李镇淑比,这次跑路的翻译级别不算高,但性质上都是驻外人员在利益或压力下的极端选择,可见这种矛盾从来没断过。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朝鲜管控不是挺严吗?怎么还会出这种事?确实,金正恩执政后脱北者数量降了不少,韩国统一部的数据摆在那儿,2011 年还有 2706 人跑到韩国,到 2015 年就只剩 1277 人了,整整少了一半还多。 这背后是朝鲜加强了边境管控,但为啥还挡不住有人要跑?关键在于这些驻外人员跟外界接触多,见识了不同的生活,心里容易失衡。 而且这次发生在蒙古也不奇怪,这地方早就是脱北者的老中转地了,2006 年的时候,每月差不多有 500 个朝鲜人经过蒙古往韩国跑,当年韩国 NGOs 还想在蒙古建难民营,只是没被允许。 蒙古夹在中俄之间,又想跟朝韩都搞好关系,政策总是摇摆,有时候收留难民,有时候又怕得罪朝鲜而拒之门外,这种环境反倒给想跑路的人留了可乘之机。 这事儿一爆出来,各方的反应简直是冰火两重天,把半岛的分裂态势摆得明明白白。 朝鲜官方《劳动新闻》连着发三篇文章骂这是 “背叛国家民族的可耻行径”,还组织驻外人员家属开座谈会搞忠诚教育。 在他们的叙事里,跟韩国沾边的私下接触都是破坏民族团结,老百姓也大多跟着官方口径走,觉得这种行为不可饶恕。 可韩国那边态度完全不一样,盖洛普做的民调显示,48% 的人觉得该尊重个人选择,尤其是年轻人,特别看重所谓的 “人权自由”。 更有意思的是国际社会,美国立马跳出来说韩国有权处理,还紧接着跟韩国搞了 30 万人的联合军演,比往年大 20%,明摆着借这事儿给朝鲜施压。 欧盟则打太极,说要尊重个人选择也得守国际法,既不得罪韩国,也不想把朝鲜彻底得罪死。你看,一个翻译跑路,硬生生变成了各方角力的棋子,这哪是个人的小事啊。 不过话说回来,这几年脱北者确实少了,女性占比还越来越高,2015 年都占到 80.3% 了。为啥?因为男性管得严,女性在市场做生意相对自由,还容易攒够跑路的钱。 但像这次翻译这样的 “体制内人员” 叛逃,反而比普通民众跑路更刺眼。李镇淑那回是因为经济利益被触动,这次的翻译虽然没明说原因,但想想也能猜个大概。 跟着高级代表团出访,见的世面多,心里的落差可能就更大,再加上蒙古这地方本来就有跑路的 “传统”,脑子一热就做出了极端选择。 可他不想想,这样一来,不仅自己再也回不了家,还让朝鲜跟蒙古、韩国的关系更紧张了,本来朝鲜借着劳动党成立 80 周年的由头巩固友好关系,这下全被搅黄了。 韩国这边虽然没明说收没收留这个翻译,但按惯例,只要进了他们的使馆,大概率会被送到韩国本土,之前不少类似情况都是这么处理的。 但这事儿后续肯定没完,朝鲜肯定会加强驻外人员管理,说不定以后代表团出访的纪律会更严,蒙古也得夹在中间为难,既怕得罪朝鲜影响关系,又不想被西方骂不尊重人权。 说到底,这事儿就是半岛分裂几十年的一个缩影,两边意识形态对着干,国际势力又在旁边煽风点火,普通人夹在中间,要么跟着官方立场走,要么就像这个翻译一样,用极端方式赌一把未来。 看着挺让人唏嘘的,不管是 1995 年被枪决的军官,还是现在跑路的翻译,说到底都是半岛矛盾的牺牲品。要是朝韩能真正坐下来谈拢,哪会有这么多破事儿? 可现实就是这么无奈,一个翻译的跑路,又给本就紧张的半岛局势添了把火,后续怎么发展真不好说,但有一点能肯定,只要两边的深层矛盾没解决,这种让人唏嘘的闹剧,说不定哪天还会再上演。

0 阅读:1520
云景史实记

云景史实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