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总统宣布了 2025年10月2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俄方已成功完成“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的关键试验,并强调这款配备核动力装置、具有超远射程的武器全球尚无同类产品。 其实早在2018年,普京就第一次公开提过“海燕”这东西,可当时不少西方专家都瞧不上眼,觉得这玩意儿就是纸上谈兵,核动力想做小根本不可能。 但这次试验可是实打实给出了数据,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亲口汇报说,10月21日的测试里,导弹足足飞了1.4万公里,在空中飘了15个小时,这还只是小试牛刀。 要知道核动力装置理论上能让它飞好几天甚至几个月,绕地球半圈都够够的,所以说它“无限射程”真不算夸张。 这导弹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它那颗“核心脏”。像美国的“战斧”那种普通巡航导弹,飞2500公里燃料就烧完了,可“海燕”装着小型核反应堆,就跟带了个“永久充电宝”似的,不用像传统导弹那样揣着大半截燃料箱。 它的工作原理说起来也简单,就是靠核反应堆加热进气道里的空气,热空气膨胀喷出去就产生推力了,根本不愁没劲儿飞。 更让人头疼的是它怎么突防,贴着50到100米的低空飞,正好能躲过高空预警雷达的眼睛,而且弹体还用了隐身材料,雷达反射面积比飞鸟还小,美军的“爱国者”导弹就算想拦,都找不到目标在哪儿。 这玩意儿能搞成,背后可不是一帆风顺的。2019年有次测试就炸了,5名核专家当场就没了,白海附近的辐射都超标了,之后好几年都没传出过好消息,谁也没想到俄罗斯最后还真把这个硬骨头给啃下来了。 要知道把核反应堆缩小到能装进导弹里,还得扛住飞行时的震动和温差,这难度比造核动力潜艇大多了,俄罗斯能做成,全靠这几十年在核动力破冰船、核潜艇上攒下的技术底子。 普京选在这时候官宣,心里的算盘打得比谁都精。最近美俄在俄乌停火的问题上吵得不可开交,特朗普刚搁置了和普京的会晤,北约还在琢磨着给乌克兰送武器,俄罗斯这就直接亮底牌了,意思就是你们不是想靠常规武器施压吗?我这儿可有能直接打美国本土的“大杀器”。 这导弹根本不用堆在边境,往发射架上一放,就能绕开大西洋的防线,从南美洲绕到墨西哥湾搞突袭,美国总不能把所有海岸线都摆满反导武器吧。 更讽刺的是,美国早就派了WC-135R“核嗅探器”飞机盯着新地岛的试验场,可直到试验成功,他们也没拿出半点应对方案。 这一下直接把美国花了上千亿建的反导网变成筛子了。兰德公司做完模拟都慌了,说“海燕”要是列装了,美国本土的安全系数得降40%。 现在的反导系统对付那种轨迹固定的洲际导弹还行,可遇上“海燕”这种能长时间盘旋、还能随时变轨的“空中幽灵”,拦截率连10%都到不了。 更别说拦截成本了,一枚“爱国者”导弹就要300万美元,用来拦成本比它低多的“海燕”,纯属亏本买卖,要是长期这么耗下去,美国根本扛不住。 西方专家这时候也开始慌了,有人说它是亚音速,容易被拦,但更多人都承认,这导弹最让人害怕的是它的不可预测性,它能在天上待好几天,等反导系统松懈了再突然扎下来,根本没法防。 还有人担心核污染的问题,毕竟导弹飞的时候,核反应堆会排放射性粒子,万一掉海里,后果可就不堪设想了,这也是它被叫做“末日武器”的原因。 更关键的是,这事儿直接改写了全球的核威慑格局。俄罗斯的常规军力比北约弱,但有了“海燕”之后,直接跳过了跟北约“拼坦克飞机”的阶段,靠这种非对称武器拿捏住了主动权。 而且这还只是个开始,挪威情报局都猜,接下来俄罗斯该测试“波塞冬”核动力鱼雷了,这俩武器要是凑一块儿,能把俄罗斯“核三位一体”的战力提到新高度。 对其他国家来说,这也是个信号,就是光堆常规武器没用,得有那种能“一招制敌”的家伙,接下来全球说不定会掀起一股“高超音速+核动力”武器的研发热潮。 现在北约那些国家估计都在犯愁,他们本来想靠东扩挤压俄罗斯的空间,结果人家直接掏出了能绕着地球打的导弹。 普京已经下令赶紧建配套设施,尽快让“海燕”投入战备,这意思很明确,就是别再想着靠施压逼俄罗斯让步,真把人惹急了,这“空中幽灵”可不是闹着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