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啊!10月23日报道,美国一男子囤积了500万枚5美分的硬币,总重量近30吨,作为通胀对冲工具,这些硬币的金属价格已经超过29万美元!5美分的金属成分是75%的镍和25%的铜,如果这两种金属价格上涨他就把硬币熔了当贵金属卖!就算价格下跌也不亏,因为这些硬币本身就值5美分一枚。 米切尔在金融圈混了几年,对理财那套挺熟。 最近他在网上火了,不是因为炒股赚了大钱,而是因为他在自己农场的车库里,囤了整整30吨硬币,500万枚5美分。 他家农场有150英亩地,车库被他收拾得像个“金属仓库”,一袋袋硬币整齐堆放着,闪着银光,有半人高。 有人开玩笑说,他这是“堆出一座小山”。 别人抗通胀买黄金、买地、买股票,他却说自己在“学巴菲特”,靠硬币对抗通胀。 米切尔不是一时冲动,他是算过账的。 美国铸币局公开数据:5美分硬币里含75%的铜和25%的镍,每枚重5克。 按现在铜价1万美元一吨、镍价1.5万美元一吨算,这些金属合起来的价值,大概能值6美分,也就是比硬币面值高1美分。 米切尔心想,这可是稳赚的买卖:要是铜镍涨价,他能赚金属差价;真跌了,反正它还是钱,照样能花。 这套逻辑听着挺有道理,甚至像极了巴菲特当年的经典操作。 上世纪60年代,巴菲特发现美国10美分、25美分硬币的银含量高达90%,金属价眼看要超过面值,他立刻大量买入。 几年后,美国政府顶不住成本,停铸高含银硬币,银价暴涨,巴菲特这波直接赚翻。 后来在1997年,他又出手白银,旗下公司一口气买了1.3亿盎司,成本每盎司5美元出头。 米切尔觉得,自己找到了“平民版巴菲特机会”。 可他忘了一个关键:巴菲特的每一步,都踩在合法又安全的边上,而他这操作却踩进了法律的坑。 美国财政部早有明文规定,不许熔毁、出口5美分硬币。 违者最高罚1万美元,还可能坐牢五年。 米切尔手里的硬币可都是在流通的货币,不是收藏币,想靠熔了卖金属,根本不行。 所谓的“金属溢价”,其实只是纸上富贵。 而且,这买卖成本高得离谱。 为了收齐这500万枚硬币,他雇了三个人帮忙,开着货车跑了几十家银行,前后折腾了四个多月,光人工费就花了3.2万美元。 硬币拉回农场,他又专门腾出一个车库,加装监控、防火器材,一年光维护费要1.5万美元。 真要哪天想把硬币换回现金,还得付银行清点费。 要是那时金属价又跌了,连面值都不一定保得住。 纽约一家银行的首席投资官直言:“巴菲特靠的是看透供需和价值逻辑,不是盯着金属价的小聪明。” 在专业投资者眼里,真正的抗通胀靠多元配置,股票、债券、地产、贵金属都有分布。像米切尔这样孤注一掷地压在硬币上,风险大得离谱。 不过米切尔自己倒挺淡定。 他在社交平台上晒视频,拍下那座“硬币山”,嘴里还说:“等美国改了硬币成分,这些旧币就值钱了。” 视频一传上网,播放量就飙升。 有人说他聪明,也有人说他疯,可不管怎样,这30吨硬币现在成了他每天的负担,防潮、防盗、防贼,哪样都不能松。 说到底,这事折射的,是很多普通人的心理:怕通胀,怕钱贬,想找个“实在”的东西攥手里。 可真要像米切尔这样学大佬,还得先弄清楚法律和成本。 巴菲特那套靠的是眼光和底气,不是蛮干。 投资这东西,最怕的就是“看懂表面、没算明白底”。 对此你怎么看? 信源:第一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