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利班不怕老美,但是怕巴基斯坦,在巴基斯坦哐哐一顿轰炸后,塔利班认怂了,与巴基斯坦达成停火协议。而且协议中要求,塔利班不再支持袭击巴基斯坦的武装团体。 塔利班跟美国死磕20多年没低头,转头被巴基斯坦几轮轰炸就坐下来签停火协议,这事儿说穿了就是“柿子要挑软的捏”,不过这软硬是看距离和成本的,美国是远在天边的“金主冤大头”,巴基斯坦是家门口的“暴躁邻居”,塔利班精着呢,算得比谁都清楚。 从2001年到2021年,整整20年,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算过一笔账,总开销超过2.3万亿美元,平均下来每年就得烧进去1150亿,这钱要是换成百元美钞堆起来,能把塔利班藏人的山洞都给填满。 更别说人员伤亡,2400多名美军士兵死在阿富汗,2万多士兵带着伤残回国,国内老百姓早就骂翻了,2020年的时候,美国盖洛普民调显示,64%的美国人反对继续在阿富汗驻军,街头抗议标语贴得到处都是,无非就是“别让孩子死在亚洲的山里”“钱该花在国内的医院和学校”。 拜登政府2021年不管不顾地撤军,说白了就是撑不住了——你想啊,美国本土离阿富汗隔着半个地球,士兵要从加州或者弗吉尼亚州坐飞机,横跨大西洋、印度洋,十几个小时才能到;武器要靠航母从波斯湾往阿富汗边境运,连士兵喝的瓶装水都得从土耳其或者阿联酋调运,光运输成本就占了战争开销的三分之一。 塔利班早就摸透了这一点,反正我就在自己地盘上跟你耗,你耗得起我耗得起,反正我不用掏机票钱,不用运瓶装水,躲进山区里打游击,等你补给断了、国内骂声大了,自然会走,所以20年硬是没怂过,哪怕最困难的时候只剩几座山头,也没说过软话。 可巴基斯坦不一样啊,两国边境线长2430公里,跟一家人共用一个院子似的,巴基斯坦的白沙瓦空军基地离边境最近的地方也就50公里,战机从基地起飞,踩一脚油门,半小时就能飞到塔利班控制的楠格哈尔省或者霍斯特省,想扔炸弹就扔炸弹,跟飞行员日常训练投弹没区别。 就说2023年11月那回,巴基斯坦境内的白沙瓦市遭武装分子袭击,12名巴军士兵被炸死,巴军当天就没忍,直接派“枭龙”战机冲进阿富汗境内,对着三个武装分子据点一顿轰炸,当场掀了屋顶,还打死了15名武装分子,连塔利班的边境检查站都震得晃了晃 巴基斯坦不用像美国那样算长途运输的成本,炸弹从本国的军火库拉过去,卡车跑两个小时就到,飞行员炸完目标,转身就能回基地吃热乎饭,连过夜都不用;就算要补充弹药,国内的兵工厂随时能供应,想炸几次就炸几次,完全不用心疼钱。 塔利班这下就慌了,以前跟美国打,躲进山洞里还能喘口气,美国飞机过来一趟得飞大半天,炸完就走,没那么频繁 现在巴基斯坦就在家门口,炸弹可能早上刚吃完早饭就掉下来,下午正打算清点矿场的矿石,又来一波轰炸,自己控制的城镇里,老百姓本来就因为缺电缺水有怨气,再天天被炸弹炸得鸡飞狗跳,保不齐就会闹事,这统治还怎么稳? 所以只能认怂,赶紧坐下来跟巴基斯坦签停火协议,答应不再支持袭击巴基斯坦的武装团体,毕竟现在的日子再差,也比以前天天躲炸弹强。 再说了,塔利班现在也想当回“正经统治者”,不想再天天过打游击的日子了,2021年重新掌权后,虽然阿富汗经济还是一塌糊涂,但好歹比战乱时强了点。 要是因为支持其他武装团体,让巴基斯坦天天来轰炸,矿场炸了,公路断了,老百姓又得饿肚子,那之前好不容易攒下的这点“家底”就全没了,这不是自毁前程嘛? 所以表面上签协议认怂,其实是为了保住现在这好不容易有点起色的日子,毕竟当统治者总比当游击队员强,至少不用天天睡山洞。 但要说塔利班真能彻底不支持那些武装团体,那可太天真了,这片土地上的“江湖规矩”可不是一张协议就能改的。 现在签了协议,表面上不能明着支持,但暗地里肯定不会真断了联系,哈卡尼网络在巴基斯坦的部落地区有人脉,能帮塔利班搞到武器、传递情报,甚至还能帮塔利班卖点头疼粉之类的“灰色收入” 要是真把哈卡尼网络卖了,其他跟塔利班合作的小武装团体,比如以前在赫尔曼德省一起打美军的“伊斯兰军”,肯定会寒心,以后谁还敢跟塔利班混? 而且哈卡尼网络手里还有不少硬家伙,真要是跟塔利班翻脸,说不定还会反过来袭击塔利班的据点,反而给自己添乱。 所以别看协议签得挺像回事,什么“不再支持武装团体”,私底下该有的联系估计一点没少,毕竟在这片打了几十年仗的土地上,“兄弟义气”有时候比白纸黑字的协议管用多了,总不能当年一起扛过苏联的枪、躲过美国的炸弹,现在人家有难,就一脚踹开,那以后在道上还怎么立足? 塔利班心里门儿清,跟巴基斯坦签协议是为了过几天安稳日子,不跟老伙计断联系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江湖地位”,两边都不得罪,这才是他们能在阿富汗混这么多年的本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