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了下 近日,中美又要坐下来谈了,这次定在2025年10月底的吉隆坡。消息刚出来,不少人可能还挺期待——毕竟技术转让、贸易平衡这些老问题能推进一点是一点。可转头一看,美国那边居然又悄悄举起了“301条款”的大棒,瞄准中国的造船、海事和物流行业。这感觉就像两人约好要握手,结果一方先偷偷在背后攥紧了拳头。 说实在的,这种“边谈边打”的操作,咱们也不是头回见了。明明桌上摆着合作议题,桌下却不停塞刀子,明摆着是想在谈判前多攒筹码,压得你让步。比如这次针对中国航运和物流的限制,表面是“保护本国产业”,实则掐的还是供应链的脖子。可问题在于,全球化都到这地步了,谁离得开谁啊?你限制中国造船,自家港口的货船就能瞬间补上缺口?恐怕最后是两头不落好。 其实中美谈了这么多轮,核心矛盾就那几个:技术竞争、市场准入、贸易逆差。但美方总想靠施压换便宜,反而把对话氛围搞僵了。比如之前芯片封锁搞得轰轰烈烈,结果自家企业库存积压,转头又偷偷批出口许可。这次也是,谈判日期刚定,打压措施就跟上,说是“策略”,实则透着急功近利。 说到底,谈判的本质是互信,不是博弈游戏。中国这边反复强调“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听着像外交辞令,但其实是硬道理——你卡我脖子,我必然要防;你掀桌子,我也得留后手。最后就算签了协议,如果一方总觉得吃了亏,执行起来照样磕磕绊绊。 现在全球经济都不容易,合作比对抗实在得多。美国要是真关心贸易平衡,不如多看看自家高关税推涨的物价;要是担心技术转让,也该想想为什么中国新能源车能卷到国际市场。谈判桌不是擂台,拼的不是谁声量大,而是谁能把蛋糕做大。若总想着“赢者通吃”,恐怕最后连谈的机会都耗光了。 吉隆坡的会谈还有一个月,但愿美方能少点套路,多点诚意。毕竟历史证明,靠小聪明占便宜的时代,早过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