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手机等电子产品一律不准进课堂 10月24日教育部放出大招,《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十条措施》里明确划定红线:手机等电子产品一律不准进课堂。这记“重拳”直击当下学生用网乱象,却也藏着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深层考量。 现在的孩子哪个不是“手机原住民”?可过度依赖网络的隐患早已显现,焦虑、分心成了不少学生的“隐形困扰”。这次的《措施》没只盯着“禁”,更在“教”上花心思——要给学生补好网络素养这堂课,从网络安全到法治意识,手把手帮孩子养成健康用网习惯。毕竟堵不如疏,教会孩子怎么管好手机,比单纯禁止更管用。 家庭这一环也没被落下。《措施》特别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搞“息屏行动”,这不正是“言传身教”的道理?家长放下手机,孩子自然能少些对屏幕的依赖,亲子时光也能更有质量。 网络环境的“大扫除”也同步启动。教育部要联合有关部门给平台“上紧箍咒”,算法推荐不能再乱推有害信息,那些“贩卖焦虑”“诱导内卷”的歪门邪道必须叫停。动漫、短视频、网络游戏这些孩子常接触的内容,也得用“未成年人模式”把好关,这才是给孩子撑起健康的网络保护伞。 说到底,禁手机进课堂只是第一步。从学校的素养教育,到家庭的“息屏”陪伴,再到社会的环境净化,多股力量拧成一股绳,才能真正帮孩子摆脱网络过度依赖。毕竟,孩子的心理健康,从来都需要家校社一起守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