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政府部分新政出台:今后不再投放储备米,明年计划减产水稻;放松加班时长限制,不“过劳死”就行 高市早苗刚坐上日本首相的位置没几天,就扔出了俩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政策,一个往老百姓的饭碗里捅刀子,一个往打工人的身上压担子,好些人看完都直骂 “这是要逼死人吗”,可偏偏这么让人上火的政策,她的支持率还高得离谱,比前两任首相都风光,这事儿真是透着股邪乎劲儿。 先说说跟吃饭有关的事儿,毕竟民以食为天,这政策一出来,日本家家户户的菜篮子都得跟着受影响。新上任的农林水产大臣铃木宪和直接放话,以后大米价格让市场自己说了算,政府再也不管了,只要市面上还能买到米,哪怕涨到天上去,也不会动仓库里的储备米。这话听着挺 “市场化”,可但凡了解日本情况的人都知道,这纯属瞎胡闹。 要知道日本这几年就没断过 “米荒” 的苗头,2023 年就因为夏天太热,水稻减产了 8 万吨,当时米价就蹭蹭往上涨,好些超市的货架都空了半截。 前首相石破茂那时候还着急上火地开会,说要扩大耕地、搞技术创新增产大米,生怕老百姓吃不上饭。结果高市早苗一上台,直接来了个 180 度大转弯,不光不增产,还计划明年把水稻产量再砍 5%,从今年的水平降到 711 万吨,这一下就少了 37 万吨粮食,相当于好几十万人一年的口粮没了。 更要命的是,日本的大米市场本来就被农协攥在手里,这些年农协靠着垄断地位,早就把米价抬得比周边国家高不少。现在政府说不投储备米、还主动减产,这不等于给农协递刀子吗?他们正好能借着 “供应紧张” 的由头囤积居奇,把价格炒得更离谱。 有懂行的研究员算了笔账,就按现在农协给农户的预付款算,新米上市可能就得卖到每 5 公斤 3500 日元,折合人民币差不多 170 块钱,这还没算减产的影响呢,真等明年粮食少了,说不定得涨到两百多块,普通家庭光是买米每个月就得多花好几百块钱。 老百姓怨声载道,网上全是 “吃不起米了”“以后只能啃面包” 的吐槽,可高市政府好像压根没听见,反而觉得这是 “市场规律”。可他们忘了,日本的粮食自给率本来就低,好多食材都靠进口,大米再这么折腾,万一哪天遇到极端天气或者国际粮价波动,真出现断供,到时候哭都来不及。 之前石破内阁还想着靠增产稳住粮价,现在倒好,直接把防线全撤了,这哪是管民生,分明是不管老百姓的死活。 这边饭碗还没保住,那边打工人的日子又要掉进火坑了。厚生劳动大臣上野健一郎更绝,直接宣布要放宽加班时长限制,说以后只要没到 “过劳死” 的地步,员工想加多久班就加多久,美其名曰 “尊重个人意愿”。 这话听着简直荒唐,谁不知道 “过劳死” 这词儿最早就是从日本来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繁荣的时候,多少人活活累死在岗位上,现在居然要把这个当标准,这不是把人往绝路上逼吗? 可能有人不知道 “过劳死” 到底是个啥概念,说白了就是长时间加班把身体熬垮了,血管爆了、心脏停了,突然就没了命。日本每年大概得有 1 万人因为过劳猝死,死者大多是 30 到 50 岁的青壮年,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 而且这事儿早有预警,日本有个 “过劳死预防协会” 总结过十大危险信号,像什么长出 “将军肚”、脱发、失眠、记忆力变差,这些都是身体在喊救命的信号,要是真等出现这些症状再停手,说不定已经晚了。 以前日本对加班时长还有个模糊的限制,虽说也有企业偷偷让员工加班,但至少有个规矩能管。现在好了,政府直接把规矩撕了,还说 “个人意愿”,这不明摆着给企业递台阶吗?到时候老板一句 “你自愿加班的”,员工就算累得站不住也没法反驳。 尤其是 IT 行业、制造业那些本来就加班狠的领域,以后怕是得天天干到后半夜,周末也别想休息了。有网友调侃说:“以后找工作得先签‘生死状’,累死了算自己的。” 更讽刺的是,这俩政策刚出来,高市早苗内阁的支持率居然飙到了 64.4%,比前任石破茂的 50.7%、岸田文雄的 55.7% 都高得多。街头采访里,有人一边抱怨 “米价涨得快吃不起了”,一边说 “还是支持高市首相”;还有打工人骂完加班政策,转头又说 “比前几任强”,这操作真是让人看不懂,堪称日本政治的一大奇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