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戏毕业男星陪爬泰山:把生活底气,活成演戏养分 当“演员史元庭”的名字和“泰山

吉祥又如意 2025-10-24 15:47:30

中戏毕业男星陪爬泰山:把生活底气,活成演戏养分 当“演员史元庭”的名字和“泰山陪爬员”绑在一起时,很多人忽然意识到:演艺圈的体面,从来抵不过踏实活着的勇气。这个1米87的东北汉子,用4个藏在日常里的小故事,讲透了成年人的清醒与坚守。 1989年10月31日出生于辽宁沈阳的史元庭,生得浓眉大眼、轮廓硬朗,笑起来时眼角的纹路里带着东北人特有的爽朗——这副模样,既是当年中戏艺考时老师眼里“自带镜头感”的好苗子,也是如今泰山游客口中“看着就靠谱”的陪爬大哥。谁能想到,这位曾在《东北插班生》里凭着“王虎”一角圈粉的演员,会在35岁这年,对着空荡的试镜等候室犯起愁。 “又落空了。”今年春天,史元庭第7次从剧组试镜现场出来,手里的剧本复印件被攥得发皱。他站在北京的街头,看着来往的车流,心里翻来覆去地打鼓:“总不能耗着吧?房租要交,吃饭要花钱,我总不能抱着‘演员’的头衔饿肚子。”那些天,他把自己关在出租屋里,翻遍了手机里的通讯录,却没好意思向同行开口——大家都在熬,谁又比谁容易?直到某天深夜刷到泰山游客吐槽“爬不动山、没人陪”,他忽然拍了下大腿:“我体能好啊,体育生出身,爬个山还不是小菜一碟?先活下去,再谈梦想!” 决定做陪爬的第一天,史元庭翻出了压箱底的运动服,对着镜子打量自己:1米87的身高,常年健身练出的结实臂膀,扛背包、扶人都有劲儿,再加上天生的大嗓门和爱唠嗑的性子,说不定真能行。可真正准备装备时,他却犯了“轴劲儿”——就像当年拍戏提前做人物小传一样,他列了满满一张纸的“陪爬清单”:矿泉水要分常温、微凉两种,黄瓜得切好装保鲜盒,甚至备了创可贴和防晒霜,“客人花钱买服务,就得让人家觉得值,这和演戏讲敬业是一个理儿”。 第一次陪爬的客人是个刚毕业的小姑娘,怕高又怕黑,爬两步就想放弃。史元庭没催,一边放慢脚步帮她拎包,一边扯着家常讲自己拍戏时的趣事:“当年拍野外戏,比这陡的坡都跑过,还得扛着道具,现在陪你慢慢走,轻松多啦。”他故意把东北话讲得更地道些,用段子逗得姑娘直笑,原本难熬的6小时路程,竟在闲聊中走完了。到了山顶,姑娘对着日出拍合照,回头冲他喊:“史老师,你比电视里还亲切!”那一刻,史元庭心里忽然一暖:“原来不管是在镜头前,还是在山路上,认真对待别人,就能被看见。” 有了第一单,后续的生意慢慢多了起来。但史元庭从没想过靠“演员身份”博眼球,反而刻意低调——有客人认出他,要拍视频发网上,他总笑着摆手:“别发我名字,就当是个普通陪爬的大哥就行。”他心里清楚,兼职是为了生存,可演员的本分不能丢。白天陪爬完,晚上回到住处,他还会翻出剧本片段琢磨,对着镜子练台词;遇到合适的短剧邀约,哪怕报酬不高,也会连夜赶去拍摄,“就像当年在中戏时老师说的,生活里的每段经历,都是演戏的养分,现在爬泰山遇到的人、经历的事,说不定哪天就能用到角色里”。 从泳池里的二级运动员,到中戏课堂上的优等生,再到泰山上的陪爬员,史元庭的35岁,没有按“演员的剧本”走下去,却走出了更踏实的人生。他从不避讳“无戏可拍”的窘迫,也不炫耀“月入五位数”的兼职成绩,只是用行动说着:所谓热爱,不是死等机会,而是在等待的日子里,把自己活成光。 本文根据极目新闻、网易新闻、大象新闻 2025年6-10月相关报道创作 网络截图

0 阅读:26

猜你喜欢

吉祥又如意

吉祥又如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