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同一首歌》的亚宁吗?曾靠搬砖凑学费,如今他现状咋样? 提起亚宁,不少人脑

吉祥又如意 2025-10-24 15:47:20

还记得《同一首歌》的亚宁吗?曾靠搬砖凑学费,如今他现状咋样? 提起亚宁,不少人脑海里会立刻浮现他主持《同一首歌》时的模样 ——1 米 82 的挺拔身形,温和的笑容里带着沉稳,把控舞台时从容又亲切。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位曾活跃在央视台前的主持人,背后藏着一段从河北农村寒门一路逆袭的励志故事,而如今的他,早已在文化影视幕后领域闯出了新天地。 1969 年,亚宁出生在河北吴桥一个贫苦农村家庭。据早年报道,他家住的土坯房逢雨就漏、遇冬透风,冬天里他裹着打补丁的旧棉袄,趴在炕沿上借煤油灯的微光写作业;父母靠 3 亩薄田和农闲时帮人盖房的零散收入谋生,常年吃的是玉米糊糊就咸菜,只有过年才能扯块布做件新衣服。少年时的亚宁身形清瘦,因长期营养不足脸颊带着淡淡的蜡黄,但一双眼睛格外清亮,看课本时专注得像要把文字 “吃” 进去,说话时声音温和却有力,自带一种让人信服的沉稳。 家境的窘迫,让亚宁早早懂得 “读书是唯一出路”。上高中时,学费迟迟凑不齐,母亲凌晨 3 点就背着一筐自家织的粗布,走了 30 多里山路去县城集市售卖,布被露水打湿变重,母亲累得中途歇了 5 次,最后却只卖了 28 元,不够学费的一半。亚宁知道后,偷偷利用周末去镇上砖厂搬砖,每块砖挣 2 分钱,手掌磨出了血泡就缠上布条继续干,一个月硬挣了 45 元,才凑够了剩余学费 —— 那天他回家时,指甲缝里全是黑泥,却笑着把钱递给母亲说 “以后学费我自己挣”。 1988 年,亚宁以全县理科第 3 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成了家族第一个大学生。大学期间,他每天凌晨 5 点就到操场边背解剖学图谱,早餐只买一个馒头,中午在食堂帮工换免费盒饭,晚上去家教机构讲课到 10 点,回到宿舍还要接着看医学专业书,常常凌晨 1 点才睡。即便如此,他的专业成绩始终稳居年级前 5,还利用课余时间对着镜子练习发声、调整站姿,偷偷自学播音主持,为后来的跨界埋下伏笔。 1993 年,央视《东西南北中》栏目招兼职主持人,亚宁抱着 “试一试” 的心态报名,竟凭清晰的表达、亲和的台风脱颖而出。初期他是 “白大褂 + 话筒” 双线并行,白天在医院实习坐诊,下午赶去央视彩排,晚上录节目到深夜,曾因连续工作 38 小时晕倒在演播室后台,醒来后喝杯糖水又接着录,直到节目完成才去医院检查。这种拼劲让他逐渐站稳脚跟,后来主持《同一首歌》,温和形象与精准控场能力圈粉无数,成了观众熟知的央视面孔。 2004 年,亚宁主动选择从台前转向幕后,进入央视影视部担任管理岗位。转型初期他毫无经验,便每天抱着影视制作专业书啃到凌晨,主动向资深编导 “拜师”,跟着剧组跑遍全国取景,从脚本打磨到后期剪辑都亲力亲为。有一次为了修改纪录片《大国崛起》的片段,他连续 15 天住在剪辑室,逐帧调整画面、核对字幕,每天只睡 3 小时,最终该片斩获多项行业大奖,他也成功从 “主持人” 蜕变为 “幕后策划者”。 如今 54 岁的亚宁,虽已淡出公众视野,却仍在文化影视领域深耕。近年他担任某影视公司高管,专注于优质文化内容的策划与制作,参与推出的《典籍里的中国》《国家宝藏》等文化类节目,均以高口碑成为现象级作品。私下里的他依旧保持着清瘦挺拔的身形,头发虽有少许花白,却难掩沉稳气质,身边人评价 “他做事还是当年那股拼劲,对内容质量要求近乎苛刻”。从河北农村的寒门学子,到医学专业的高材生,再到央视台前的主持人、幕后的 “内容大脑”,亚宁的每一步,都踩着奋斗的印记,活成了 “逆袭” 最真实的模样。 本文案综合《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电视报》《北京日报》《中国文化报》及央视内部公开报道创作 网络截图

0 阅读:20
吉祥又如意

吉祥又如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