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俄乌开战三年多来,面对诸多次乌克兰和美欧的威胁,这是普京首次以几乎明确的

寒江孤影呢 2025-10-24 15:04:21

印象中,俄乌开战三年多来,面对诸多次乌克兰和美欧的威胁,这是普京首次以几乎明确的态度对所谓“战斧”威胁做出严厉回应。 10月23日,普京终于对美欧与泽连斯基放出狠话:如果西方的远程武器攻击俄罗斯,我们的回应将是惊人的。让他们好好想想吧。 没人比普京更清楚“战斧”导弹意味着什么。这种射程超过2000公里的巡航导弹,不是乌克兰想用就能用的,它本质上是美军的遥控武器。 普京早在10月2日的瓦尔代论坛上就预告过:只要“战斧”出现在乌克兰战场,那就可以认定美军已经直接介入战争。 而现在,十月下旬,美方军界和政治界又在讨论要不要给乌克兰“战斧”。 特朗普12号说可以考虑,22号又改口说还没决定。说白了,就是在试探俄罗斯的底线。 可惜他们忘了,克里姆林宫的红线从不是用来谈判的,是用来开火的。 就在普京发出警告的这几天,俄军已经通过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和战略核潜艇,试射多枚洲际导弹。弹道划过北冰洋,落点精准得吓人。 这是在给谁看?当然不是乌克兰看,是给五角大楼看的。 美国人不傻,只是装傻。他们比谁都清楚,乌军根本没有能力独立操作“战斧”。 这种导弹从发射到命中,涉及复杂的导航系统、目标数据库、通信链路、发射平台协调。 特朗普自己都说了,“乌克兰军人学会使用至少需要一年强化训练。”这话说得不客气,意思很简单:不给美军帮忙,根本打不出去。 所以,假设“战斧”真的落在俄罗斯境内,普京不会去追究是哪支手按的按钮,而是直接认定这是美国的攻击。 接下来的剧本,不是制裁,不是抗议,而是俄式“毁灭性回应”。什么回应?没人知道具体细节,但普京用了一个词:“一切必要手段”。 “一切必要手段”包含什么,在俄罗斯的军事语境里从不是抽象的。 洲际导弹、“亚尔斯”、高超音速“锆石”,甚至是海底的“波塞冬”核鱼雷,全都在列。 这不是威胁,这是选项。这些选项不是写在文件里的,是已经在核按钮旁边待命的。 欧洲人现在最该担心的,不是战场态势,而是他们自己的城市地图。 因为“战斧”一旦真的部署到乌克兰,俄罗斯的反击范围就不再局限于战场。 他们会摧毁发射平台,打击运输线路,甚至瞄准武器供应国的“后方基地”。 而这些后方,可能就是布鲁塞尔、柏林、甚至伦敦的某个军火仓库。 而泽连斯基呢?他当然想要“战斧”,因为这可能是他打破战场僵局的唯一机会。 库尔斯克方向的反攻已经失败,乌军损失惨重,士兵缺口越来越大。 乌军总司令瑟尔斯基承认,从年初到9月,俄军伤亡超30.5万,可他不能不说,俄军恢复能力很强。 也就是说,他们的“胜利”代价高得离谱,根本撑不下去。 所以泽连斯基需要远程武器,需要能够直接打到俄后方、打乱俄补给线的“战斧”。 但问题是,他不只是要武器,他要的是美国人的手指按在发射按钮上。而这正是普京绝不容忍的事情。 普京从不怕挑衅,但怕误判。可现在的局势,离误判只差一步。 美国军方内部也知道“战斧”库存有限,2025年可用数量不过20到50枚,而且乌军根本没有适配的“堤丰”系统,最快也要2026年底才能部署。 这种情况下还要讨论援助,说明什么?说明这是政治操作,不是真正的军事决策。 可惜,战争从来不是看谁嘴皮子快。俄方已经把态度摆明了:不接受任何形式的“间接攻击”。 只要导弹飞来,他们就不去管是谁按的发射键,只认定是谁提供了导弹、谁负责了引导、谁指挥了袭击。 到那时,回应将不是“我们保留回应权利”,而是“我们已经发射”。 西方国家总幻想俄罗斯会在核门槛面前犹豫,可他们忘了,俄罗斯的战争观从不和西方一样。 在俄军的战略体系里,生存威胁=先发制人。而“战斧”导弹从海湾战争开始,就是美国用来改变战局的第一击手段。 所以,一旦它出现在乌克兰战场,克里姆林宫无需再等下一步。 这不是冷战时代的博弈,不是靠外交官在联合国吵来吵去的游戏。 这一代俄罗斯领导人早就抛弃了“最低反应”原则,转向“最大惩罚”。谁敢越线,就让他失去一切。 而被裹挟的欧洲呢?他们有想过后果吗?现在的欧洲人,已经被乌克兰裹挟得连逻辑都不要了。 战争打到第三年,前线没有进展,后方却越来越“义愤填膺”。 可他们忘了,俄罗斯不是伊拉克,也不是南联盟。 俄军的报复,不是靠按部就班的程序,而是靠总统一句话就能点燃的全局火力。 普京不再提醒你红线在哪,而是告诉你:你已经站在红线上。下一步是生死问题,不是谈判问题。

0 阅读:32

猜你喜欢

寒江孤影呢

寒江孤影呢

自我否认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