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副头目萧美琴,刚刚亲口承认:他们已向美国承诺,将掏空台湾的“护岛神山”,把从台积电到下游封装的“整个半导体生态”,全部拱手送美! 早在2023年11月,赖清德宣布由时任“驻美代表”的萧美琴担任副手,这对被岛内学者称为“最听美组合”的搭档,从上台之初便将“亲美抗中”作为核心策略。 2025年5月,赖清德政府在瑞士世界卫生大会期间大搞“烽火外交”,萧美琴更在硅谷论坛抛出“台岛安全即全球安全”的论调,将台湾安全与美国霸权直接绑定。这种将台湾推向地缘政治火药桶的举动,实则是为配合美国“以台制华”战略铺路。 半导体产业的系统性转移并非偶然。自2020年台积电首次赴美设厂以来,民进党当局在美方压力下不断让步。2025年10月的最新承诺显示,转移范围已从单一企业扩展至整个生态链。 据台“国发会”内部文件透露,美方要求台湾不仅输出技术,更要输送工程师团队和供应链体系。这种“连根拔起”式的转移,直接动摇台湾经济根基——半导体产业占台湾GDP的15%,提供超过50万个高薪岗位,其衍生出的电子、通信等关联产业更支撑着台湾制造业的半壁江山。 民进党当局的解释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舆论质疑,台“国发会主委”叶俊显称这是“复制而非切割”的概念阶段,但萧美琴录音中明确的“承诺”二字,暴露出官方说辞的矛盾。 国民党立委林沛祥在记者会上算了一笔账:若将设计、封装测试等环节全部转移,台湾将失去全球70%的芯片代工市场份额,相关就业岗位可能锐减三分之二。这种经济自杀式行为,在岛内引发从企业主到普通员工的集体恐慌。 美国的真实意图在关税战中显露无遗。2025年中美贸易摩擦升级期间,特朗普政府曾要求全球70多个国家在中美间“二选一”。这种经济胁迫策略,与当前半导体产业转移形成战略闭环——通过掏空台湾核心产业,削弱其作为中国统一进程中的经济筹码。 更危险的是,美方计划在亚利桑那州建立的“芯片联盟”,实则是将台湾技术纳入美国军工复合体,使台湾彻底沦为美国科技霸权的附庸。 国防部的警告为这场经济危机敲响政治警钟。2025年5月29日,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张晓刚大校直指赖清德“跑路计划”传闻,强调“台独”势力如同瓮中之鳖。 这种军事威慑与经济掏空的双重施压,揭示出美国“弃台”战略的深层逻辑:当台湾失去产业价值后,极可能成为美国对华战略的牺牲品。《经济学人》5月封面文章更直言,特朗普政府可能为避免核战风险而“放手让台岛脱离掌控”。 岛内觉醒力量正在集结。新任国民党主席郑丽文抓住机遇,提出“守住半导体就是守住台湾未来”的口号,推动党内聚焦经济主权议题。 新竹半导体园区的技术员老王在政论节目中的发言,道出基层民众的心声:“我们不怕竞争,怕的是被当棋子摆弄后连饭碗都没了。”这种从产业工人到政治精英的共识转变,正在动摇民进党的统治根基。 当萧美琴的录音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时,有网友留言:“以前卖鱼、卖农产品,现在要卖我们的未来。”这场产业转移危机,本质是台湾在国际格局中的定位之争。 是继续充当美国遏制中国的棋子,还是在中国统一进程中寻找新定位,这个抉择将决定2300万台湾民众的命运走向。当“护岛神山”的根基被动摇,谁该为台湾的明天负责?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就藏在每个投票者的选择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