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看病,我们叫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为什么呢?因单一的诊断方法易以偏概全,造成误诊。
比如叶天士接手的这则尿血案,已经治疗三个月了,上来就交代:形色憔悴,右脉虚涩无神,前用升补法不应。右脉虚涩无神,这是脾虚气陷呀,脾主统血,脾虚不能摄血,就尿血了,用补中益气汤,多合适啊,温补派医案不都是这样的嘛[嘻嘻]
对不起,三个月都没有效果。叶天士如何分析?患者多嗳气,尿血时尿道有疼痛,还有血块,左关脉弦,这是肝脾积热,没有热不会疼痛啊,伴随疼痛的就是淋。那右脉虚涩无神怎么解释?脾热—湿气内壅—生气不伸,脾的生气被湿热堵住了,不是虚,而是不通,把湿热去掉了,脉就会起来的。
所以假如我们不问诊,不抓住患者经常嗳气,尿道疼痛,小便有血块,就会盲目使用温补药。这种患者肝脾调和了,积热去除了,右脉往往会变流畅,我就碰到过好几例。我们读名家医案就是为了知常达变,一旦常法不效,就要重新搜集四诊资料,重新审视病机,重新处方遣药,这需要医者博览群书的底蕴,否则脑中空空,撞了南墙不知回头[流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