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慈禧来到山西首富乔家,要借10万两白银应急。乔致庸跪倒在地,说:“别说10万,30万都行,但老佛爷得拿一样宝贝换。” 八国联军的炮火轰开了北京城门,慈禧太后赶紧揣着空钱袋,带着一肚子惶恐开始了逃难。 往西,往山西,往更安全的地界。 可逃亡哪有那么体面? 三十辆骡车装着锅碗瓢盆,护卫的兵丁饿得啃树皮,连最后半盒胭脂都换不成半块炊饼。 慈禧的西逃,从来不是“微服私访”。 从北京到太原的三百里路,她带着光绪帝、皇后、格格,还有几百名宫女太监,吃尽了苦头。 第四天到怀来县,才喝上一碗热粥。 过雁门关时,随行的宫女因冻饿昏死两个。 到了太原,她本想歇脚,偏八国联军追得紧,只得再往西安奔。 可这一路开销大得吓人,一百多口人吃饭,车马保养,还有宫里带来的细软变卖。 到山西时,身上早就没钱了,随行官员的俸禄都发不出。 这时候,李莲英想起内务府的贡单。 去年乔家送过一架八尺高的珊瑚树,那家人连左宗棠平新疆的军费都敢垫,票号网络铺遍全国,连皇帝的税银都经他们手流转。 慈禧咬咬牙:“去乔家借。” 此时的乔家大院,七十二岁的乔致庸正坐在百寿图屏风前喝茶。 这位被称作“亮财主”的晋商,十四岁考中秀才,二十岁因兄长早逝弃文从商,硬是把乔家从单一商号,做成了有“复盛公”“大德通”票号、遍及全国的金融帝国。 左宗棠收复新疆时,军饷全靠乔家票号周转。 山西商帮的汇通天下,他是绕不开的扛鼎人。 听管家报“宫里来借十万两”,乔致庸没皱眉,乔家的银库,够填这个数。 可他却笑了。 乔致庸不是傻子。 他早算过慈禧逃亡在外,根本还不起10万两,就算能还,也不如换样“比钱金贵”的东西。 那么,慈溪究竟会如何还这份人情? 当慈禧的轿辇停在乔家垂花门前,看见的是一地银光。 乔致庸跪在地上,说:“别说10万,30万都行,但老佛爷得赐四个字。” 慈禧笑了:“好个奸商!你要何字?” 乔致庸抬头:“求老佛爷写‘福种琅嬛’。” 乔致庸要的是太后的虚荣心,皇家体面比金子贵。 慈禧提笔写下“福种琅嬛”,出自《道德经》“琅嬛福地”。 这四个字是《道德经》里的典故,“琅嬛”是天帝藏书的地方,引申为“福泽之地”。 有了这四个字,乔家就成了“皇家认可的大商家”,乱世里谁还敢动? 这笔买卖,乔致庸赚翻了。 慈禧回銮后,把庚子赔款的本息10亿两白银交给山西票号打理,乔家占了大头。 各省税银经乔家票号流转,业务量暴增十倍。 到了1905年,乔家票号每股分红能拿17000两白银,相当于普通人家百年的开销。 更关键的是,这四个字成了乔家的“免死金牌”。 辛亥革命后,晋商票号遭遇挤兑风暴,贷款收不回,资金链断裂。 别的票号被抢被砸,乔家大院的银库却连土匪都绕道。 毕竟,谁敢动“太后亲题”的招牌? 直到1953年公私合营,乔家票号才退出历史舞台,可那块“福种琅嬛”的匾,始终挂在正厅,见证着两百年的风雨。 乔致庸能做成这笔买卖,根本不是靠运气。 他的乔家,从爷爷乔贵发割草拉骆驼开草料店,到父亲乔全美力挽“复盛号”亏空,再到他自己开创大德通、大德恒票号,靠的从来不是蛮干。 他懂用人,小伙计马公甫被他提拔为大掌柜,后来成了乔家顶梁柱。 阎维藩因纠纷辞职,他派儿子三顾茅庐请回,委以大德恒票号总经理,终成股肱之臣。 他懂治家,定下“六不准”,不吸毒、不赌博、不酗酒、不纳妾、不虐仆、不嫖妓。 自己虽娶六房妻室,却严守祖训。 儿孙浪费粮食,罚跪背《朱子格言》,直到磕头认错。 他更懂传承,乔家发迹始自祖父乔贵发,从草料铺到“复盛号”,父亲乔全美力挽亏空,才攒下口碑。 乔致庸站在先人肩膀上,把乔家推上巅峰,又把“信义为本,惜福知足”的家训刻进子孙骨血。 慈禧的四个字,救了乔家,乔致庸的眼光,也救了乔家的百年基业。 这不是“攀附权贵”,是在乱世里,用最聪明的方式,守住最珍贵的东西。 就像乔致庸说的:“求名求利莫求人,须求己。” 他求的,从来不是慈禧的钱,是自己给乔家留的“退路”。 而这,才是一个商人最该有的“远见”! 主要信源:(人民网——祁县乔家大院:传承百年 焕然一新)
越南曾请求回归中国!却遭到乾隆拒绝,如今才懂他多有远见乾隆五十三年,越南阮
【4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