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5年,雍正皇帝驾崩,这位以严苛闻名的帝王在身后事上做出了一个令人费解的决定:他的泰陵地宫中,只安排了两位女性陪伴,一个原配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以及敦肃皇贵妃年氏也就是大将军年羹尧的妹妹。 这事儿在当时可是个大新闻,朝廷上下议论纷纷。你想孝敬宪皇后是原配,母仪天下,她陪着雍正一起葬,那是规矩,谁也说不出什么。可年氏就不一样了,她哥哥年羹尧可是刚被雍正亲手办了的大罪臣,这妹妹怎么还能享受这么高的身后哀荣,跟皇后平起平坐,一起进地宫呢?这不合祖宗规矩啊。 要说清楚这事儿,还得从年氏刚进雍亲王府那会儿聊起。那时候的雍正还只是个亲王,整天琢磨的都是怎么在“九子夺嫡”里活下来,哪有太多心思放在儿女情长上。年氏嫁给他,说白了就是一场政治联姻。康熙爷亲自指的婚,看上的就是年家在朝廷里的势力,特别是她那个能文能武的二哥年羹尧,那可是将来能为胤禛(雍正)所用的一把尖刀。 刚开始,雍正对年氏也就是客客气气的,尽个丈夫的本分。王府里女人多,年氏长得再漂亮,也不算特别扎眼。转折点发生在她开始为雍正生孩子之后。从康熙五十四年到雍正元年,这短短几年里,年氏就像开了挂一样,接二连三地生。雍正后宫里那么多女人,那十年间居然只有年氏一个人给他生了孩子,这足以说明她有多受宠了。 可惜的是,生的几个孩子,除了皇八子福惠活得久一点,其他的都早早夭折了。这种接连失去孩子的痛苦,对一个母亲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年氏的身体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垮掉的。但正是这种共同经历丧子之痛的经历,让雍正对她产生了一种旁人无法替代的怜爱和愧疚。他觉得是自己没福气,连累了她和孩子们。 等到雍正当了皇帝,马上就把年氏封为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要知道,当时跟她差不多地位的侧福晋,最多也就是封个妃,她这一步直接跨了级,可见雍正在表达自己对她的偏爱时,是多么地不管不顾。 后来,年羹尧出事了。他仗着自己功劳大,越来越不把皇帝放在眼里,犯了官场大忌。雍正这人,最恨的就是臣子不忠、结党营私。为了江山稳固,他必须拿下年羹尧。在处理年羹尧的过程中,病重的年氏夹在中间,那滋味可想而知。一边是亲哥哥,一边是丈夫和皇帝。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雍正做了一件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事。他不但没有因为年羹尧而迁怒年氏,反而在她病得最重的时候,下旨把她从贵妃晋封为皇贵妃,这是皇后之下第一人。那段时间,雍正甚至放下朝政,亲自守在她身边喂药,陪她走完最后一程。年氏去世后,雍正悲痛欲绝,为她辍朝五日,用皇贵妃的隆重礼仪为她办了后事。这一切,都发生在她哥哥被赐死前一个月。 雍正这么做,其实就是在向所有人表明一个态度:年羹尧是年羹尧,年氏是年氏。国法无情,他必须处置罪臣,但家事有情,他对自己深爱的女人,要给足所有的体面和尊荣。他不允许任何人因为她哥哥的罪过来玷污她。 后来雍正修建自己的陵墓泰陵时,做出那个打破常规的决定也就不难理解了。让年氏以皇贵妃的身份和皇后一起葬入地宫,是他能给她的最后一个,也是最永久的承诺。这等于告诉后世,在他心里,年氏的地位无人能及,即便她的娘家成了罪人,也丝毫动摇不了她在他心中的位置。 雍正这个人一生都活在“严苛”和“勤政”的标签下,好像没什么感情。但从他对年氏的种种安排来他心里其实也有一块最柔软的地方,而这个地方,只留给了这个为他生儿育女、与他共担悲喜,却又一生多舛的女人
1735年,雍正皇帝驾崩,这位以严苛闻名的帝王在身后事上做出了一个令人费解的决定
单纯橘子
2025-10-22 20:31:19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