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只要咬紧牙关,就可以把稀土提炼出来,正确吗?答案是肯定的。稀土技术不是很难,每个国家都可以从开采到提炼全过程做出来,为什么这些国家都没有去做呢?因为没有规模。 就说美国吧,他们手里的芒廷帕斯矿是全球第二大稀土矿,品位还特别高,按说提炼条件得天独厚。 可这么多年来,他们就只挖矿,把矿石打成精矿,然后乖乖运到中国来提炼,再把提炼好的材料买回去。 为啥?因为自己提炼成本太高了,美国现在建个提炼厂,光环保投入就得占成本的四分之一,处理一吨废水要花60美元,咱们中国才3块钱,这差价差了一百多倍。 要是只建个小厂子,一天产个几吨,环保费、设备折旧费、人工费摊下来,每吨成本能飙到6.8万美元,比从中国买贵一倍还多。你说这生意谁愿意做? 有人说美国不是在建提炼厂吗?没错,MP公司确实在搞,但那是“咬紧牙关”硬上的,全靠美国国防部兜底。 国防部承诺未来十年钕镨价格不低于110美元/公斤,等于给企业保了底,不然根本没人敢投钱。就算这样,他们2024年才产出1294吨氧化镨钕,离6000吨的目标还差得远,永磁体工厂要到2025年底才可能出第一批货,真正形成规模得等到2028年。 这哪是正常的产业发展?分明是靠国家补贴硬撑,要是没有国防订单托底,早黄了。 再看其他国家,欧洲想重启稀土产业,找来找去发现最后一家分离厂的工程师平均年龄都58岁了,技术断层得厉害。 日本在越南投了8亿美元建厂子,结果放射性废料处理不了,最后还得把矿石运到中国来提纯。 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在马来西亚开了十五年厂,重稀土纯度最多到99.95%,跟中国的99.9999%差着好几个量级,根本没法用在高端制造上。 不是他们不会弄,是建不起能摊薄成本的大产能,小打小闹根本突破不了技术和成本的双重瓶颈。 为啥规模这么重要?你想想开馒头店就明白了,和面、蒸屉这些设备都得花钱,要是一天就卖十个馒头,那每个馒头的成本得有多高?肯定没人买。 稀土提炼也是一个理,一条萃取生产线得几十上百个萃取槽,还要配套废水处理、原料仓储,初期投入就得几亿甚至几十亿。 中国现在占了全球90%的提炼产能,这么大的规模,把设备费、研发费、环保费全摊到每吨产品上,成本自然就降下来了,每吨才3.4万美元,别人根本没法比。 而且稀土提炼不是孤立的,得有完整的产业链配套。从挖矿、选矿,到提炼、深加工成磁体,再到下游的新能源汽车、风电设备厂,这一整套都得有。 中国从上游到下游全占了,江西赣州一个地方就聚集了上千家相关企业,原料运过来当天就能加工,成本能不低吗? 美国呢,挖矿的地方离化工辅料产地远,提炼出来的产品又得运到其他地方深加工,光物流成本就比中国高不少,没有产业链集群,规模根本起不来,成本也下不去,形成不了良性循环。 还有环保这道坎,看着是技术问题,其实还是规模问题,稀土提炼确实污染大,要处理大量酸液和废水,但只要规模够大,就能拿出钱来建先进的环保设施。 中国早年环保要求松,先把规模做起来了,后来有钱了再升级环保设备,现在废水处理技术也是全球领先的。 欧美环保标准严,要是建个小规模厂子,环保投入占比太高,根本赚不到钱;建大规模吧,又没有那么大的需求支撑,最后只能两难。 美国之前建提炼厂,还没开工就被社区告了,就因为担心污染,没有规模支撑,企业根本扛不住这种压力。 再说需求端,中国不只是提炼大国,还是应用大国,新能源汽车、风电、电子设备每年要消耗大量稀土,自己产自己用,内部就能消化掉大部分产能。 美国虽然新能源产业在发展,但需求分散,2028年规划的1万吨永磁体产能,才只够满足美国年需求的6%。 要是建个更大的厂子,生产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堆在仓库里贬值,企业不得倒闭?没有足够的需求托底,规模根本扩不起来。 有些人总说“技术卡脖子”,其实是被误导了,稀土提炼的核心壁垒从来不是理论技术,而是几十年积累下来的工业经验和规模效应。 美国现在能把纯度做到99.9%,但要到99.9999%的工业级标准,还得靠不断试错积累数据,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只要他们肯花个十年八年,砸几百亿进去,再靠国家订单撑着,肯定能做到。 毕竟技术这东西是能学的,可规模这东西,得有市场、有配套、有成本优势,缺一不可,不是光靠咬牙就能拼出来的。 所以说,美国人咬紧牙关真能把稀土提炼出来,这话说得太对了。技术真不难,难的是做起来不划算。 其他国家也一样,不是不会,是建不起能赚钱的大规模产能,小打小闹纯属赔本赚吆喝。 这就像现在没人愿意在家自己织布做衣服一样,不是不会织,是买现成的更便宜,工业生产的规模效应早把手工的路堵死了。 稀土提炼也是这个道理,中国先把规模做起来了,别人再想追,成本上根本没优势,只能望洋兴叹。
美国咬牙十年砸百亿,为何稀土还得运到中国提纯?
漫聊小知识
2025-10-22 14:47:11
0
阅读: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