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报道,吉林女子订民宿想舒舒服服泡个澡,掀开浴帘的瞬间却惊出一身冷汗浴缸底部竟是透明玻璃,低头能望见楼下楼梯,抬头更是一览无余,原本期待的放松时刻,瞬间变成“怕走光”的煎熬,俩人围着浴缸转了三圈,越想越离谱:这哪里是泡澡,分明是在公开处刑!网友:一个敢装一个敢洗![紫薇别走] 两个女生最后只能擦澡了事,一夜没睡好,第二天匆匆退房,民宿和酒店的设计师们似乎陷入了一个误区,把暴露当通透,把噱头当特色。 透明浴缸、玻璃地板、半开放式卫生间,这些设计在宣传图片里确实吸引眼球,但入住的客人往往叫苦不迭,老人看到卫生间的玻璃地板,整整三天不敢正常使用,最后只能去附近商场解决。 经营者往往不会在预订页面明确标注这些“特殊设计”,消费者看到的是精修过的照片,等到实际入住才发现房间布局完全超出预期,这种信息不对等,让很多人花了钱却买来糟心的体验。 住宿经营者有明确的告知义务,如果房间存在可能影响隐私的特殊设计,应该在预订前清楚说明,让消费者有充分的知情权,否则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选择权,一旦造成实际的隐私侵害,经营者还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对于经常出差或旅行的人来说,学会自己检查房间变得很有必要,入住后第一件事,不是急着拍照发朋友圈,而是仔细观察房间的每个角落。 除了设计问题,更需要警惕的是隐蔽的偷拍设备,正对床铺的插座面板、烟雾报警器、挂钩装饰品,这些位置都可能藏有针孔摄像头,可以用手机手电筒照射这些物品,如果有不寻常的反光点就要格外留意。 消费者的自我保护只是权宜之计,住宿行业本身需要反思,追求差异化没有错,但创新的前提是尊重客人最基本的需求,一个没有安全感的房间,装修再精致也只是徒有其表。 网友评论: “一个敢装一个敢洗”,直接点破了事件的荒诞感。 “楼下要是有个人,是不是得打招呼?这哪是泡澡,简直是社交直播现场!” “玻璃承重靠谱吗?万一泡澡时塌了,就不是走光而是‘事故现场’了”。 “与其担心明面的透明缸,不如仔细查查有没有隐藏摄像头,那才真吓人”。 难道情侣就不需要隐私?洗澡时楼下有人走动,尴尬怎么算?” “这分明是博眼球的噱头,把基本隐私保障甩锅给‘主题’,本质是敷衍消费者”。 “憋到天亮不敢上厕所”。 如果你入住遇到这种透明浴缸,会怎么办?是果断换房、自力更生,还是干脆体验一把“刺激”?来评论区聊聊你的选择吧! 信源:腾讯新闻
吉林一女子和朋友住民宿,准备泡澡时,竟然发现浴缸底部是透明的,她凑近一看,能清晰
【1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