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南京通报一起公职人员贪腐案 网友直言“抓贪官见怪不怪, 但反腐力度这么大,他们咋还敢?”。 要知道,南京科级及以上公职人员扣除五险一金后月收入8000-15000元,还有完善的医疗、养老保障,依规履职就能协调资源;反观普通百姓,有时办一件事得往返政务大厅、准备多份材料——这般条件下,贪腐行为更显“人心不足”。 中央党校教授竹立家曾指出,少数官员顶风违纪,根源在于将公共权力视为“私人资源”的认知偏差,但贪腐背后的成因远不止于此。 有人并非主动贪腐,而是陷入“人情裹挟”的被动环境,比如面对亲友“打招呼”、商圈“围猎”,逐渐模糊了纪律红线;也有人认为“高薪能养廉”,可现实证明,若权力仍存在垄断空间,资源分配不透明,即便收入提升,仍会有人为了私利铤而走险。 破解这一问题,需多管齐下: 靠“大数据监督+群众举报”的全链条体系碾碎侥幸, 像此案中通过社保缴费异常锁定线索;靠“权力本质教育”纠偏认知,让官员体验群众办事流程,牢记岗位是服务而非谋私;更要破除权力垄断,推动资源分配公开透明,从根源减少“寻租空间”。 你觉得哪一点对遏制贪腐最关键?
这种贪官就应该从重处理!
【25评论】【16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