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章含之因病抢救无效去世,正当女儿准备将母亲与乔冠华合葬在一起时,护士

地缘历史 2025-10-21 10:54:29

2008年,章含之因病抢救无效去世,正当女儿准备将母亲与乔冠华合葬在一起时,护士却走到了她的面前,对她说:“你母亲临终留下的遗言,不与乔冠华先生合葬在一起,而是带着他的一缕头发,与父亲合葬!”   洪晃怔住了。她怎么也没想到,母亲章含之临终前,竟然做了这个决定。   那时候,棺材都准备好了,甚至连墓地也选在了苏州,旁边就是乔冠华的骨灰。   章含之守了他25年,众人都理所当然以为,她这一辈子都认定了这个男人。   可她最后,却转身回到了那个曾被自己狠狠疏远过的养父身边。   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事说来话长,要从她出生那天说起。   1935年,上海,章含之还叫“陈怡”,她的亲生母亲谈雪卿是江南赫赫有名的交际花,父亲陈度,是军阀陈调元的儿子。   两人没结婚,孩子生下来,谁也不愿养。   她差点成了街边黄包车夫家的“临时女儿”,要不是章士钊出手收养,可能早就没这个名字、没这段故事。   章士钊是民国有名的大人物,跟蔡元培齐名的老派文人,早年参与维新,后来在南京政府做过官。   可他最被人津津乐道的,是收养了这个来路复杂的女婴,还亲口给她改了名字,叫“含之”。意思是“含而不露,之于无声”。   可不是谁都愿当养女。   18岁那年,章含之无意间翻到一封信,才知道自己不是亲生的。   她气得和章士钊大吵一架,搬出去住,整整三年没说一句话。   她说:“我被你骗了18年。”章士钊却只说:“你能活到今天,就是我给的命。”   这段裂痕,一直到她临终前,都没真正弥合。   1990年代,她曾写信给老友,说:“我这辈子,欠章老太多。”   可就是这句“欠”,她憋了一辈子,直到进棺材前,才肯还。   可问题来了,既然如此,那她和乔冠华呢?那个她倾尽所有守了半生的男人,难道就不值得一个并肩长眠的位置?   还真不是那么简单。   1971年,章含之调入外交部,成为乔冠华的翻译。   两人第一次见面就不欢而散。原因很戏剧,章士钊托她送一本书给乔冠华,她忘了。   乔冠华当场发火:“你是做外交的,连这点事都办不好?”   她憋着气,没吭声。可没过几个月,两人又被派到联合国大会。   那次,中国刚恢复合法席位,乔冠华是团长,她是翻译。   全世界都在看中国代表团,而她,站在乔冠华身边,翻译着他每一句话。   这张照片,成了中国外交史上的经典。   也是从那之后,乔冠华对她的态度变了。一次出差,天气恶劣,航班可能停飞。   乔冠华坚持取消行程,说:“你在天上,我坐立不安。”   她才知道,这个严厉的男人,有时候也会心软。   1973年,他们结婚了。那年她38岁,他60岁。毛泽东亲自打趣:“乔老爷,这回你可真上轿了。”   她为了他,拒了毛泽东亲点的中国驻加拿大大使一职,把一生的仕途,就这么摁了暂停键。   可婚姻没那么美。   乔冠华前妻龚澎去世不久,子女对章含之敌意很深。   婚后不久,她甚至换掉了家里门锁,把继子们请出家门。她说:“这不是家,是战场。”   但她没抱怨过。她说:“我愿意。”   1983年,乔冠华病逝。她抱着骨灰盒,不肯下葬。   整整三个月,她把骨灰放在家里,夜里常常抱着照片哭。   后来终于选定了苏州,墓碑上刻着乔冠华最喜欢的一句话:“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她自己选的。   可谁都没想到,25年后,她却没选躺在他身边。   真正的转折,是在2006年。   那年她查出肺部严重感染,医生劝她立遗嘱。   她不说话,只叫来护士,悄悄交代了两件事:一,不和乔合葬;二,把乔当年送她的一小撮头发,放进骨灰盒。   护士当时愣了,说:“章老师,这和大家的想法不一样啊。”她摆手:“我想清楚了。”   理由只有一句:“死后,不想再面对世间的是非。”   她没说得太明白,但家人都懂了。   她这一生,三次重大选择,都因为男人。第一次,是15岁嫁给洪君彦;第二次,是跟乔冠华结婚;第三次,是放弃仕途,专心照顾乔。   到头来,她什么都没留住。   洪君彦移情别恋,乔冠华的子女始终不认她,甚至在乔病重时,还闹着要分家产。她咽了所有委屈,活得像个哑巴。   可最后那一刻,她终于不再迁就。   2008年2月,女儿洪晃照她意思,把她和养父章士钊合葬在上海福寿园。   那片墓园很静,隔壁是民国政要、文化名流。她说:“我想和懂我、护我的人在一起。”   乔冠华的墓,后来由女儿安排,和前妻龚澎合葬。 信息来源:《章含之最后遗言:带着丈夫头发同父亲葬在一起》——中国新闻网

0 阅读:1
地缘历史

地缘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