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次全面管控稀土的真正战略用意,是要在10年之内拖慢拖旧美西方的所有重要的工

凭栏观望史 2025-10-21 10:50:54

中国这次全面管控稀土的真正战略用意,是要在10年之内拖慢拖旧美西方的所有重要的工业文明技术,我们在不供给他们重稀土的情况下,和只给他们少量的中稀土的情况下,让他们所有的工业技术不能产生迭代的进步,只需要拖垮他们10年,中国的工业技术就会在2035全面领先于全世界1~2代。   最近中国收紧稀土出口的消息引发了全球关注,这事儿说起来不算突然,早有铺垫。   稀土这东西看着不起眼,却是高端制造的 “必需品”,就像做饭不能没盐,美西方的工厂离了它根本转不动。   重稀土里的镝、铽能做最强的磁铁,F-35 战斗机的发动机少了它飞不起来,新能源汽车的电机缺了它动力得打对折。   中稀土也关键,芯片制造时离了它,精度根本上不去,新手机新电脑都没法升级。   中国这次的管控很有讲究,重稀土几乎停了大部分出口。   中稀土也开始限量,按季度发配额,还得绑定具体的民用产品订单,想偷偷转去造军工产品门都没有。   海关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重稀土出口量跌了 92%,中稀土也少了 67%。这一下就戳中了美西方的痛处,通用电气的航空发动机生产线因为缺材料被迫减产,台积电的先进芯片研发也慢了下来。   他们不是没有稀土矿,美国加州的芒廷帕斯矿储量就不少,2025 年产出了 3.2 万吨精矿,能满足美国 70% 的轻稀土需求。   可挖出来的矿石就是一堆土,得提纯到 99.99% 以上才能用,这个技术全世界只有中国玩得转。   美西方急着找补,可哪有那么容易。   美国和沙特签了协议要建稀土产业链,沙特虽然有 320 万吨储量,但冶炼技术几乎是空白,连最基础的工艺都得从零学起。   业内人算过,这条链至少 15 年才能出产能。   欧盟想在法国建分离厂,光环境评估就拖了两年,设备还得从日本买。   美国能源部自己算过账,重建完整的稀土供应链得花 10 年时间,砸 3000 亿美元,可他们现在的库存连军工生产都撑不过 18 个月。   中国敢这么做,底气全在自己的实力里。   我们握着重稀土的命脉,全球 90% 以上的重稀土分离产能都在中国,而且技术上更没话说,全球 67% 的稀土专利都在我们手里,包头稀土高新区牵头制定的行业标准占了全行业 65%,运营的专利就有 841 件。   2023 年起我们就开始收窄稀土进口,2024 年从美国买的原材料降幅冲到 16.9%,同时抓紧搞自己的技术突破,2025 年上半年稀土新材料产业产值已经突破 3000 亿元。   很多人觉得这是在 “卡脖子”,其实看懂了才知道这是更高明的布局。   美国以前总用芯片技术卡我们,现在不过是让他们尝尝被制约的滋味。   这更是对稀土走私的回应,2024 年底到 2025 年初,美企通过各种花招走私了超 3834 吨稀土,管控就是把贸易拉回正轨。   我们不是要断供,是要拿回技术话语权,把以前卖原矿赚的小钱,变成搞技术升级的大钱,附加值能翻几十倍。   这十年的时间差太关键了。   美西方建产业链要十年,这十年里他们的技术只能停在原地,第六代战斗机、新一代核电设备这些都只能画在图纸上。   我们却能趁着这段时间拼命往前跑,现在新能源汽车用的强磁材料产能马上要突破 30 万吨,芯片、光刻机这些以前被卡脖子的技术也在快速突破。   等到 2035 年,我们的工业技术领先一两代,到时候全球的工业规则就得我们来定。   德国博世集团已经把部分电机生产线搬到中国,就为了就近拿稀土材料。   日本丰田的新能源汽车计划也改了,高性能电机换成了老版本。   这些变化都说明,全球产业链从来不是单向索取,想占便宜又不想合作根本行不通。   咱们这不是耍狠,是靠几十年的积累换来了现在的主动。   上世纪 80 年代接手稀土产业时的辛苦,现在都变成了战略优势。   未来的工业版图上,中国的位置只会越来越稳。

0 阅读:698

猜你喜欢

凭栏观望史

凭栏观望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