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说是买战斗机,结果花了2000多亿,最后拿到手的,全是难以下咽的“废铁”。而

往事趣谈纪录 2025-10-20 18:35:14

印尼说是买战斗机,结果花了2000多亿,最后拿到手的,全是难以下咽的“废铁”。而韩国这边也不再客气,直接撕破脸皮,韩媒更是把锅甩向中国,理由让人一头雾水。 这是儿从 2016 年那时候说起,印尼空军手里的 F-16 都飞了二三十年,机身补丁摞补丁,发动机动不动就熄火,起飞全靠运气,别说覆盖广阔海域的巡逻任务,能平安落地都得烧高香。更让他们憋屈的是,一直依赖进口战机,想造飞机连门都摸不着,只能看人脸色。 就在这时候,韩国带着 KF-X 战机项目找上门来,把胸脯拍得震天响,说这是 “四代半隐形战机”,性能比肩欧洲阵风,还承诺转让核心技术,让印尼能自己生产 48 架,简直是戳中了印尼的软肋。 双方一拍即合,协议里写得明明白白,印尼承担 20% 研发费用,大概 13 亿美元,韩国负责主导研发,2020 年前造出原型机,2026 年形成战斗力。可印尼没想到,这不是合作造飞机,是掉进了韩国挖的 “钓鱼工程”。 刚开始交钱还顺利,可越往后越不对劲,韩国吹的 “隐形能力” 根本站不住脚 —— 因为美国怕抢了 F-35 的生意,死活不肯转让有源相控阵雷达、红外搜索系统这 4 项核心技术,只给了 21 项无关痛痒的辅助技术。 韩国没办法,只能凑合用以色列的部件,结果兼容性问题一大堆,原本设计的内置弹舱也造不出来,武器只能外挂,雷达反射面比 F-35 大得多,隐身性能直接落后 30%,所谓的 “隐形战机” 成了挂着导弹的 “移动靶”。 印尼砸进去的 2000 多亿韩元(约合 1.9 亿美元),只看到韩国在 2019 年勉强组装出原型机,2022 年首飞才飞了 33 分钟就落地,之后就是没完没了的软件调整,稳定性差得离谱。 更坑的是,这战机国产化率才 65%,发动机用的是美国 F414,关键部件全靠进口,维护成本比老旧 F-16 还高,油耗更是大得惊人,印尼空军算了笔账,这玩意儿买得起养不起。 到 2020 年,印尼已经欠了 5000 亿韩元货款,不是不想给,是实在觉得不值,后来干脆提议只付原承诺的三分之一,这哪是买战机,分明是被绑着交 “智商税”。 2024 年的技术泄露事件更是彻底撕破脸,印尼工程师只是拷贝了点雷达数据,就被韩国禁止离境调查,折腾到 2025 年 6 月才查无实据释放,可双方的信任早就碎成了渣。 这时候印尼终于醒悟,转头就花 81 亿美元买了 42 架法国阵风,人家航程超 3000 公里,内置武器设计真能隐身,2025 年就首批交付,立马能投入南海巡逻。紧接着又和土耳其签了 KAAN 五代机协议,人家不仅有内置弹舱和矢量发动机,技术转让条件还宽松,比韩国的 “残次品” 强太多。 眼看印尼跑路,韩国急了却不反思自己,韩媒反倒把锅甩给中国,说什么 “南海局势让印尼恐慌,被迫放弃 KF-X 买现成战机”,甚至胡扯 “中国军事活动打乱了合作节奏”。 这理由简直离谱到没边 —— 韩国自己拿不出核心技术,把项目拖成烂尾楼,跟中国半毛钱关系没有。 要知道中国在南海一直主张和平协商,印尼买战机纯粹是自主选择,说白了就是韩国军工自己 “打肿脸充胖子”,明明连 F-16 的技术都没吃透,非要硬撑着搞 “自研战机”,最后搞出个四不像,只能找第三方背锅。 更讽刺的是,韩国自己都订了 40 架 KF-21,却没邀请印尼参与后续融资,把昔日合作伙伴当成了潜在客户。 直到 2025 年 5 月,韩国航空航天工业公司 CEO 才出来承认管理失误,想修补关系,可印尼早就学聪明了,一边跟韩国签修订协议把投入降到 6000 亿韩元,保留点技术权益,一边加速列装阵风、推进 KAAN 项目,摆明了不再当冤大头。 那些被韩媒拿来当借口的 “南海无人机活动”,连个实锤证据都没有,说到底就是韩国军工技不如人,又拉不下脸认错,只能拿中国当挡箭牌,这种自欺欺人的操作,反而让自己在国际军贸市场更没信誉。

0 阅读:56

猜你喜欢

往事趣谈纪录

往事趣谈纪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