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有力扩大内需,车补还会继续吗? 2025年10月秋意渐浓,国内经济正以“持续有力扩大内需”为引擎加速前行。汽车消费作为内需的核心支柱,其补贴政策是否延续,牵动着千万消费者与车企的神经。 一、政策延续的三大支柱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的顶层设计,到财政部“扩大消费品以旧换新品种和规模”的明确表态,政策延续性已具雏形。 截至2024年底,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乘用车销售超520万辆,新能源车与燃油车双双受益,成为拉动消费的“双引擎”。 新能源汽车产业更借政策东风加速渗透,消费者报废旧燃油车换购新能源车的比例显著提升,为低碳转型铺就道路。 而前期政策实施中,消费者以更低成本购车、企业扩大市场份额的“双赢”局面,为延续奠定了实践基础。 补贴范围与标准的优化空间,如纳入新购补贴或交叉抵扣机制,更让政策“工具箱”充满弹性。 二、市场激荡:价格战与消费理性 2025年补贴加码后,车市迎来“冰火两重天”。报废老旧燃油车最高补贴1.5万元,新能源车补贴达2万元,直接刺激换购需求。 中汽政研测算,政策预计带来400万至500万辆增量,车企为争夺份额纷纷亮出“底牌”:奥迪综合优惠6万元,比亚迪置换补贴2.4万元,小鹏汽车更推出“国补地补兜底”加现金红包的组合拳。 然而,消费者对性价比的极致追求,迫使车企陷入“低价内卷”怪圈。 荣鼎咨询指出,固定补贴标准可能加剧低价车型竞争,甚至导致行业利润承压。 这种“补贴驱动型增长”能否持续,成为市场隐忧。 三、产业转型的十字路口 政策延续的深层逻辑,在于推动汽车产业向绿色智能升级。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虽在2026年后减半,但补贴的“接力棒”作用至关重要。 若政策退出,新能源车销量或面临断崖式下跌;而持续补贴则能加速淘汰高排放车型,为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示范应用铺路。 当前,新能源城市公交车更新、自动驾驶技术推广等政策已与补贴形成“组合拳”,凸显政策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力。 四、未来展望:平衡的艺术 站在2025年四季度的时间节点,车补政策延续或许成大概率事件,但形式或将优化。一方面,补贴范围可能从“以旧换新”扩展至“新购补贴”,覆盖更广消费群体;另一方面,补贴标准或更注重技术门槛,避免低价恶性竞争。 对于消费者而言,政策延续意味着购车成本进一步降低;对于车企,则是技术升级与市场扩张的窗口期。 您的声音至关重要。 欢迎评论区参加讨论投票: *希望继续车补 *不希望 让我们共同期待,车补政策能成为撬动内需、推动产业升级的“金钥匙”。
反内卷全面来袭,中国经济大转型已经正式开始。一夜之间,整个中国都在减产,光伏减产
【159评论】【20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