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0分鸿沟,把跳水写成了闭卷考试——陈艺文把答案钉死在板上,别人只剩抄的份。 我回看那段5154B,起跳高度1.65米,空中停留0.9秒,压水花只溅起9厘米,数据冷冰冰,却像在我眼前放了个慢动作:她膝盖绷得笔直,脚尖像被尺子量过,入水那一下声音轻得跟关冰箱门似的。 裁判打分时,我看见一个老裁判把笔放下,直接对着屏幕点头,那动作我懂——意思是:不用再看了,这就是模板。 队里小队员练同一动作,教练把平板支在池边,循环放她的录像,嘴里就一句:“别问为什么,先跳到像为止。 ”孩子们跳一下午,水线还是高,教练也不骂,只把进度条拉回0.5倍速,指着陈艺文的髋部角度说:“差一度,水就炸一度。 ”那一刻我意识到,金牌对她只是副产品,真正的战利品是“没得挑”三个字。 她没开社交账号,领奖完把花往教练怀里一塞,转身去热身区继续抻肩。 我追到通道口,问她怎么做到零失误,她甩甩手上的水:“每天早六点先跳一百次,动作不对加五十次,晚上录像看到十一点,看完写两页笔记,三年没断。 ”说完就跑了,背影比话语更干脆。 当晚我把这段写进朋友圈,评论区里全是省队家长,有人贴出孩子训练表,有人发孩子膝盖贴的膏药照片,最戳我的是一句:“原来不是天赋碾压,是把别人睡觉的时间拿来改角度。 ”我忽然明白,1560分不是数字,是把所有偷懒的缝隙都填平后剩下的硬块。 以后三米板比赛,解说员只要补一句“参照陈艺文”,观众就懂:标准已经立好,想及格,先去池边把那一百次跳完。
1560分鸿沟,把跳水写成了闭卷考试——陈艺文把答案钉死在板上,别人只剩抄的份。
断肠人不在天涯
2025-10-20 07:52:20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