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日本武士道高手板垣一雄奉命来华与孙禄堂比武,大言不惭扬言道:“要拧断孙禄堂一只胳膊。” 孙禄堂生于1860年河北一个穷地方,原名孙福全,从小体弱但爱武术。7岁练少林拳打基础,13岁拜李魁元学形意拳。李魁元看他有潜力,引荐给师父郭云深。郭云深是形意拳大宗师,教孙禄堂近8年,让他掌握核心技法,还从其他前辈得指点。孙禄堂练得身体壮实,能凭内气跳高,跑百里不累。这段经历让他从基础到精深,奠定武术根基。 1878年河北大旱,孙禄堂父亲劳累去世,家境艰难。他带母亲去保定投亲戚,做毛笔维持生活。张瑞是当地举人,见孙禄堂有才华,把女儿嫁给他,还资助继续练武。孙禄堂回郭云深那儿专注钻研形意拳。这次婚姻和资助让他摆脱困境,专心武道,避免中断学习。 1882年孙禄堂到北京,拜程廷华学八卦掌。程廷华教得彻底,孙禄堂几个月就掌握走转变化。他还读易经,把武术跟哲理结合,提升内家拳理解。1886年起游历南北十一省,去少林、武当、峨眉,与各地高手比试,从没输过。这些游历积累实战经验,1888年回乡办蒲阳拳社,开始教徒弟。 1907年东三省总督徐世昌请孙禄堂做幕宾,他去东北任职。那儿他击败俄国大力士彼得洛夫,名声更大。1909年回北京,1912年跟郝为真学太极拳。1918年把形意、八卦、太极融合,创孙氏太极拳。这拳法虚实分明,动作快,实用性强。他写书整理心得,影响武术界。 孙禄堂强调武德,教徒弟说练武是为健身和磨意志。他的理论传播开,很多人受益。孙氏太极拳成为太极五大流派之一,他的书如形意拳学1915年出,八卦拳学1916年出,太极拳学1921年出,都是内家拳教材。 1923年日本天皇派板垣一雄来中国比武,想显示武士道厉害。板垣到后挑衅孙禄堂,说要制服太极柔力,拧断一只胳膊。孙禄堂63岁,儿子刚去世,身体消瘦。他视这为民族事,接受挑战。比武在北平,板垣设规则:孙禄堂躺下左手压背,右手胸前,板垣坐上抓手,孙禄堂起身算赢。 规则偏向板垣,但孙禄堂没争,躺下比试。他用腰腹力和技巧,一下摔出板垣。板垣不服,再试几次,每次被化解。板垣失败后认输离开。这事在武术界流传广,但日本无记录,可能只是口头故事。那时代国家弱,这故事让民众有自豪感。 比武后板垣出两万银元,请孙禄堂去日本教拳。孙禄堂拒了,说练武为国家不是钱。板垣没法,只好走,据说没再来中国。这拒绝体现孙禄堂立场,提升他在武林地位。 1928年孙禄堂任南京中央国术馆武当门门长,后当江苏省国术馆副馆长。他去多地教拳,徒弟多,强调技艺武德并重。他的女儿孙剑云从小跟他练,后来成孙氏太极拳第二代传人,传播家学。 孙禄堂书和拳法影响大。他的著作把武术与修养结合,讲解实用。1933年他在北平去世,73岁。武术界惋惜,但遗产通过徒弟和书延续。
1923年,日本武士道高手板垣一雄奉命来华与孙禄堂比武,大言不惭扬言道:“要拧断
小史论过去
2025-10-19 17:15:4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