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无人机巨头大疆做了个重要决定:因为美国法院坚持把它列进“中国军工企业”清单,

念薇评娱乐八卦 2025-10-19 13:56:32

全球无人机巨头大疆做了个重要决定:因为美国法院坚持把它列进“中国军工企业”清单,大疆正式向美国联邦上诉法院提起上诉。 事儿得从2022年说起,美国国防部突然就把大疆扔进了所谓的"中国军工企业"清单,也就是Section1260H清单。这清单说是为了防中国军工复合体渗透美国供应链,可真要问证据,国防部就扔出几页写满模糊描述的报告,既没数据也没访谈,全是"可能""疑似"这类模棱两可的词儿。 大疆当时还抱着沟通的诚意,邮件电话发了一大堆,想问问到底哪儿出了问题,结果华盛顿那边只回标准模板,压根不接茬,这态度简直就是"我说你是你就是"。 忍了两年多,2024年10月18号大疆终于忍不住了,直接把美国国防部、时任国防部长奥斯汀连同负责工业政策的助理部长一起告上了哥伦比亚特区联邦法院。 这场官司拉锯了大半年,直到9月26号,法官保罗・弗里德曼的判决书下来了,才算揭开了美国这套操作的荒唐。法院自己都承认,国防部那些核心指控全是没影的事,既没有证据证明大疆受中国军方控制,也查不到任何军售记录,等于直接给大疆正了名——人家就是独立运营的民用企业,跟政府、军方没啥牵扯。 可转折来得比翻书还快,法院转头就找了个新由头:大疆有国家发改委评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资质,加上无人机技术有"双重用途"潜力,所以还得留在名单里。 这理由简直站不住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本来就是给顶尖科技公司的荣誉头衔,跟军方半毛钱关系没有;至于"双重用途",哪款高科技产品不能军民两用? 苹果手机能传军事指令,特斯拉电池能供军用设备,咋不见美国把它们也拉黑?更过分的是,法院还说国防部有"自由裁量权",哪怕两家公司情况一样,也能挑着黑一个,这不明摆着给行政部门滥用权力开绿灯吗? 中国社科院的专家说得一针见血,"连人吃的饭都是军民两用的",美国就是拿这个当借口,实则是怕中国科技企业抢了他们的风头。大疆自然不能认这个理,10月14号立马上诉,直指判决里的矛盾:既然核心指控全崩了,凭啥还把人留在黑名单上? 上诉书里列的事实个个都戳中要害:大疆从来没生产过军用无人机,也从没推销过作战功能,2022年还主动停售了俄罗斯和乌克兰市场,就怕产品被卷进冲突;全球民用无人机市场里,大疆占了八成以上份额,美国市场更是高达九成,这么大的民用盘子,哪来的功夫搞军工?更别说公司的合规措施早就拿遍了国际认证。 这官司输赢的分量可太重了。赢了,就能给美国机构的黑名单套上紧箍咒,以后再想随便给中国企业扣帽子就得掂量掂量;输了,那国防部的手就得伸得更长,不光无人机行业,半导体、人工智能这些领域的中国企业,说不定都得遭毒手。 说白了,这就是中美科技博弈的一个缩影,美国想靠霸权拿捏人,中国企业偏要拿证据讲逻辑。 更讽刺的是美国自己搞的替代无人机,里头的电路板好多还是中国产的,想完全脱钩根本不现实。 就连美国参议院今年7月都悄悄删了2025财年国防授权法里针对大疆的禁令,说白了就是知道真禁了吃亏的是自己。 可国防部偏要一条道走到黑,这种把政治凌驾于市场规律之上的做法,不光坑了美国用户,还寒了所有跨国企业的心——今天能无理由拉黑大疆,明天就能对其他企业下手。 中国外交部早就戳穿了美方的套路:他们才是真正搞军民融合的,硅谷多少科技公司都靠军方订单活,现在倒反过来给中国企业扣帽子。这种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搞歧视性清单的做法,根本不符合国际经贸规则,最后只会反噬自身。 大疆这官司注定是场持久战,一边赌的是证据和法理,一边赌的是行政权力和霸权逻辑。但不管结果咋样,这事儿都给所有中国科技企业提了个醒:面对无端打压,不能忍气吞声,该维权就得硬刚。 更重要的是它让全世界看清了美国所谓的"规则"到底有多双标——符合自己利益的时候就拿规则当挡箭牌,不符合的时候就把规则踩在脚下。 民用科技本该是无国界的,无人机能帮农民种好地、帮救援人员救生命,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价值。 可美国非要把它政治化、武器化,搞封锁打压,最后耽误的是创新,伤害的是普通人。大疆的上诉,不光是为自己讨公道,更是在为所有被无端打压的中国企业讨说法,为公平的国际竞争环境争一口气。这口气,必须争。

0 阅读:50

猜你喜欢

念薇评娱乐八卦

念薇评娱乐八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