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男子岳父岳母去世后,他和妻子拿着相关材料到银行查询老两口卡上的流水,谁知,竟遭到工作人员果断拒绝,一口咬定他们材料不全,要他们再去准备各种材料。男子一连跑了好几趟,却都被以各种理由拒绝,他非常气愤,因为来之前他专门查过相关政策,并没有这么繁琐的规定,怎么一到银行,就各种刁难。于是,他只能向媒体求助,没想到,媒体介入后,银行的态度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变。 国家出台了一项新规定,本意是让老百姓办事少跑腿、更省心。但在上海市民潘先生这里,这份便利却变成了一场让人筋疲力尽的拉锯战。这事儿不只是潘先生一家的遭遇,它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好政策在真正落地时,是怎样撞上了一堵叫作“内部规定”的墙。 我们不妨深入看看这堵墙到底是什么样的,以及为什么一个普通人的合法权利,在柜台前竟会变得如此脆弱,最后还得靠媒体来当“裁判”。 上海银行给出的拒绝理由,听起来可不是某个员工的心血来潮,更像是一套精心设计的防御系统。核心目的,就是把银行自身的风险降到最低,至于用户的方便与否,似乎没那么重要。潘先生和他的妻子,作为已故岳父岳母法定的第一顺序继承人,前后去了瑞虹新城和营口路两个网点,得到的答复却出奇地一致:不行,材料不够,你们得去办公证,拿来“继承证明”。 这个要求,明显比今年六月一日起实行的新金融政策要严苛得多。潘先生试图跟银行工作人员讲道理,摆出国家规定,对方却直接搬出“内部规定”来当挡箭牌,甚至很“贴心”地建议他们,要不走法律程序,去仲裁或者起诉吧。更有意思的是,银行还加上了各种奇怪的“附加条件”,比如没有实体的卡或存折就查不了,或者必须先把钱取出来才能看流水。这一层层的障碍,摆明了就是不想让你轻松办成。 这下,潘先生算是彻底体验了一把什么叫权利的“双重标准”。法律条文白纸黑字写着,他妻子有权查询,这个权利清清楚楚。为了确认这一点,他们还去了其他好几家银行,办同样的事,结果都特别顺利。这足以说明,他们的要求合情合理,完全可行。 可偏偏到了上海银行这里,这个本该属于他们的合法权利,就像被按下了暂停键。一次次上门,换来的只是一次次拒绝。搭进去的时间、误工费和交通费不说,那种被机构的冷漠与僵硬包围的感觉,才最让人“寒心”。说好的便民服务,在这里变成了一场考验耐心的闯关游戏,而游戏规则,却由银行单方面说了算。 当所有正式的沟通渠道都被堵死之后,潘先生做了许多普通人无可奈何之下会做的选择——联系媒体。他找到了“澎湃新闻”,而这件事也在这里迎来了戏剧性的转折。媒体的电话打过去之后,银行的态度简直是天翻地覆。就在10月13日那天,银行主动联系了潘先生,热情地请他过去办理业务。之前那些坚不可摧的“规定”和“障碍”,一瞬间全都消失了。 从冷若冰霜的拒绝,到热情周到的服务,这中间只隔了一个媒体的介入。事情办妥后,潘先生提出了200元赔偿和正式道歉的要求。这200块钱,与其说是为了弥补损失,不如说是一种质问,一种对机构因内部壁垒给普通人平添麻烦的无声抗议。问题解决了,但留下的思考却更沉重:难道我们的权利,非要靠曝光才能兑现吗? 潘先生的遭遇,清楚地映照出好政策与坏执行之间的巨大鸿沟。银行规避风险的本能、基层执行政策时的敷衍了事,以及普通人维权时对外部压力的无奈依赖,共同筑起了这道无形的墙。想要真正推倒它,光有文件还不够,更需要的是不折不扣的执行、严格的监督和明确的问责。只有这样,老百姓办事才能真正依靠看得见摸得着的规章制度,而不是凭运气去遇到一个好说话的柜员,或者寄希望于媒体的关注。
上海,男子岳父岳母去世后,他和妻子拿着相关材料到银行查询老两口卡上的流水,谁知,
绾玉说
2025-10-19 09:32:5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