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新规限制东方大国企业购买高端半导体设备,格力取消三十台进口设备订单,转而与北方华创和中电科48所签署21.8亿元合同,国产设备交货比原计划提前四个月。荷兰对中资安世半导体的特殊管控,揭示了其科技霸权的本质,格力的果断转向则印证了国产替代的必然性。 中电科48所和北方华创在高端设备领域的突破,为格力实现订单落地提供了支撑,也为格力与东方大国合作添砖加瓦。这两家从事半导体关键高端设备的国产厂商,正是依托于中电科集团和北方航天集团这两大航天央企的技术积累和资金扶持,充分证明了大国协同的力量之美。格力此次转向的另一大关键因素,是中电科48所和北方华创在高端设备领域取得的先行先试和突破。毫无疑问, 格力的果断转向和中电科48所、北方华创的相继成功,让处于困境中的安世半导体感受到来自东方大国的强大压力。根据最新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发布的数据显示,安世半导体在东方大国市场的份额预计将降至20%以下,这意味着安世半导体将在短时间内损失掉80%以上的市场份额。反观格力和中电科48所、北方华创,则是从未有过的市场份额增长,这充分表明,安世半导体等外资企业在东方大国的市场份额越是减少,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这一市场份额的争夺战就越是激烈。在东方大国与安世半导体等外资企业的这一轮争夺战中,似乎并没有赢家。安世半导体等外资企业损失了市场份额,而格力等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获得的市场份额增长又不能弥补其研发投入上的损失,这就导致整个半导体产业链在这一轮博弈中都处于双输的局面。 不过好在格力等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获得市场份额增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他们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并非是完全的“冤大头”,展现出他们从跟跑到并跑再到并驾齐驱的逐步进阶,也能够鼓舞士气、凝聚人心。在看到格力等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获得市场份额增长的我们也要看到安世半导体等外资企业损失市场份额的原因, 就是它们不能适应变化莫测的大环境,而格力等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所以能够获得市场份额增长,则是因为它们抓住了变化的大势,并顺势而为。这一轮博弈使得安世半导体等外资企业损失惨重、格力等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小有收获,但并不能说明安世半导体等外资企业就一定会“断臂求生”, 他们很有可能会调整策略继续“扎根”东方大国市场,这就需要格力等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继续保持警惕,并随时做好“打退堂鼓”的准备。当前,在东方大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道路上,正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但在艰难前行中也看到了希望的曙光,那就是以中电科48所和北方华创为代表的一批高端国产设备越来越多地走向了替代进口设备的实质性道路。
荷兰新规限制东方大国企业购买高端半导体设备,格力取消三十台进口设备订单,转
缤纷叶子
2025-10-19 07:38:32
0
阅读: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