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这场较量,全世界都在看热闹,赌谁先扛不住,现在的情况很简单:中国工厂能造东西,美国印钞票买东西,但美国拿着钱买不到中国货,中国造的东西又换不成美元。 全球经济风向标指向中美,谁先露疲态? 中美经贸摩擦升级,各国密切关注,赌注是持久力。中国制造业强劲,美国依赖美元采购,但高关税壁垒让美国资金难换中国产品,中国出口转向他国,美元回流受阻。这种模式从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形成,美国利用货币优势进口中国货物,中国借此积累储备,推动发展。进入2020年代,矛盾加剧,美国多次调整关税,试图限制中国出口。2025年,这种对峙进入关键期,美国在年初对部分中国商品征收额外关税,中国加强资源管理,维护权益。 2025年10月,中国宣布对稀土出口实施新管控,包括钐、钆等五种元素,针对半导体和国防领域。这不是针对单一国家,而是全球措施,确保资源安全利用。企业需申请许可,即使产品含微量元素也需审查。全球供应链感受到压力,美股指数下跌,标准普尔500指数一度损失超过2%。欧洲和亚洲国家平衡应对,一边评估影响,一边深化与中国合作。 美国回应迅速,总统特朗普在10月10日通过社交媒体宣布,将从11月1日起对所有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叠加现有税率。这相当于切断双边贸易通道,还包括限制关键软件出口。美方指责中国打破贸易休战,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回应,这是合法自卫,美方先挑起事端。两国贸易额已大幅下滑,美国印发的美元难以兑换中国货物,中国产品流向东盟、欧盟,无法直接获取美元。 中国制造业占比全球超过30%,从消费品到高科技,美国难寻替代。稀土精炼能力中国占90%,是导弹、雷达、新能源设备核心。管控后,美国国防制造商如洛克希德马丁、雷神、波音面临供应链中断风险,生产可能停滞。股市反应激烈,这些公司股价波动,分析师预测潜在下跌10%至20%。 半导体领域影响明显。美国芯片企业依赖中国市场和资源。英特尔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126.7亿美元,非公认会计准则每股收益0.13美元,但第二季度转为亏损,每股亏损0.10美元。公司整体净亏损增加,受供应链压力和市场需求波动影响。第三季度预期营收126亿至136亿美元,每股亏损0.24美元。公司启动重组,优化成本,但贸易摩擦加重负担。 美国消费者日子难过。关税推高物价,电动汽车、电子产品成本上升。华尔街卖盘加剧,投资者担忧贸易战升级。美债规模达37.3万亿美元,年利息负担巨大,通胀率因关税上升0.75个百分点。财政收入有限,实体经济空心化问题暴露。 中国底气足。全产业链优势、内需潜力大、外汇储备超3.3万亿美元。2025年上半年,一带一路投资571亿美元,与沿线国家贸易活跃。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全球第一,人民币结算覆盖180国。零售总额增长,减税政策刺激消费。 贸易战本质双输,但中国更能扛。民众凝聚力强,科技攻关、产业升级稳步推进。美方债务滚雪球,中国通过双循环战略化危为机。 未来,中方坚持互利原则,呼吁对话化解分歧。世界见证美元地位动摇,中国制造活力十足。这场较量推动中国加速自立自强。
贝森特喊话中国,愿意放弃100%加税,但是稀土限制必须取消美国
【24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