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为什么敢和中国硬碰硬?大家都觉得是有美国撑腰,错了!这都是其次,重要原因是荷兰仗着自己在半导体产业链的特殊位置,飘了!毕竟荷兰手里攥着阿斯麦,全球高端光刻机几乎被它垄断,这让荷兰觉得自己有 “拿捏别人的资本”。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10月中旬,荷兰刚对中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下手,依据《商品供应法》搞股权托管、停中方高管职务。 嘴上说“与美国无关”,实则全是仗着半导体产业链的特殊位置在耍横,可这所谓的“资本”,早被中国的反制措施戳得千疮百孔。 今年三季度阿斯麦的财报显示,他们的单季营收为75亿欧元,其中EUV光刻机订单就占了36亿欧元,全球高端制程的芯片厂,没一家离得开他们的设备。 更关键的是,EUV光刻机这东西,全球就阿斯麦能造,从光源系统到磁悬浮平台,5000家供应商的零件得精准咬合,别人想仿都没门路。 荷兰中央统计局的数据,虽然没直接说阿斯麦贡献了多少GDP,但明眼人都能算明白,2023年荷兰GDP刚过1.15万亿美元,而阿斯麦一家的市值巅峰时就超2000亿欧元,再加上上下游配套产业,几乎撑起了荷兰高科技经济的半壁江山。 这种“一家独大”的局面,让荷兰觉得即便跟中国硬碰硬,中国也得忍气吞声,毕竟要搞先进制程芯片,还得求着它卖光刻机。 于是他们9月30号先对安世半导体下行政指令,10月中旬又通过法院搞股权托管,把闻泰科技持有的98%股权攥在手里。 要知道安世是全球车规级功率芯片的龙头,宝马、大众都靠它供货,荷兰拿“国家安全”当借口,可从头到尾没拿出半点技术外流的证据。 荷兰政府发言人还嘴硬说行动“纯属巧合”,但时间线骗不了人,美国刚在9月收紧对华半导体限制,荷兰就立马跟进,这哪是巧合,分明是仗着垄断地位,想做美国的“马前卒”还装独立。 更嚣张的是,2023年荷兰就跟着美国收紧DUV光刻机出口,这次干脆把黑手伸向存量股权,把“技术安全”的帽子往所有中资企业头上扣,这就是垄断带来的迷之自信。 可荷兰算错了最关键的一点:半导体产业链从来不是单向依赖,他们虽然攥着光刻机,但中国却攥着他们的“命门”。 10月9号中国商务部发布61号管制令,对钇、镧等稀土元素实施出口管制,境外产品含0.1%以上中国稀土成分就得要许可。 这一下直接掐住了阿斯麦的喉咙——EUV光刻机的光源系统得用钇做反射靶材,光学镜头靠镧提升透光率,磁悬浮平台的永磁体,更是离不开中国产的钕铁硼,全球85%的钕铁硼产能都在中国,荷兰自己炼都炼不出来。 管制令一出,阿斯麦股价当天就跌了8.3%,市值蒸发200亿欧元,三季度财报里中国市场销售额占比从49%直接跌到25%。 之前荷兰觉得能靠光刻机拿捏中国,现在才发现,没中国的稀土,它的光刻机就是一堆废铁,库存零件只够维持3个月生产,找替代供应商成本得涨40%,这“拿捏别人的资本”,瞬间就成了烫手山芋。 更让荷兰坐不住的是,硬刚带来的反噬,已经蔓延到了整个欧洲产业链。 安世半导体被干预后,中国直接限制其在华产线的出口,欧洲车企立马慌了神,博世的芯片库存从90天降到30天,大众德国工厂已经减产30%,欧盟汽车制造商协会10月中旬急着发公告,说再断供就得全面停摆。 阿斯麦的客户也开始跑路,三星计划2026年把20%的光刻机采购转向日本佳能,英特尔联合美光研发纳米压印技术,成本才是EUV的40%。 荷兰本想靠垄断地位耍威风,结果把欧洲的汽车业、半导体制造业都拖进了泥潭,连德国西门子都急了,他们每年要从中国买3000吨镨钕造电机,稀土管制要是持续,欧盟绿色能源转型得推迟5年。 这时再看荷兰的那些强硬声明,更像打肿脸充胖子,毕竟自家的产业都快扛不住了。 有人说荷兰背后有美国撑腰,可美国自己都泥菩萨过江。 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喊着要本土造芯片,可本土稀土分离产能才占全球3%,离了中国的稀土,美国的芯片厂也扩不了产。 荷兰真以为美国会为了他们跟中国彻底撕破脸,那纯属想多了,美国只是把荷兰当棋子,等荷兰把局面搅乱了,美国转头就可能跟中国谈条件,牺牲荷兰的利益换自己的好处。 就像这次安世事件,美国全程没露面,却坐收渔利看荷兰替它试探中国底线,荷兰这是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 如此看来,荷兰的“硬气”就是一场误判,误把短期的技术垄断当成了永久的霸权。 中国从来不是只能被动接受,上海微电子28纳米光刻机良品率已经突破75%,预计年底就能量产,哈尔滨工业大学的EUV光源技术也突破了瓶颈。 荷兰现在的处境已经很尴尬了,继续硬刚,阿斯麦的订单会越来越少,欧洲盟友得天天找上门抗议;服软认输,又怕丢了垄断地位的面子,还没法跟美国交代。 全球化时代,没有谁能靠垄断永远拿捏别人,荷兰要是还看不清这点,尽早回到合作道路上来,迟早得摔个大跟头。
我就知道安世半导体被荷兰无理抄家后一定会付出代价,环球时报发文称荷兰强硬
【5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