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逝世刚刚看完杨老先生生平履历,真的太牛逼了…年少13岁就立志拿诺贝尔奖,3

岩桦看科技 2025-10-18 15:38:03

杨振宁逝世

刚刚看完杨老先生生平履历,真的太牛逼了…

年少13岁就立志拿诺贝尔奖,35岁童年“狂言”变成现实,是最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也是中国第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杨老先生求学之路也是颇为丰富多彩,1938年抗战期间,杨老先生就读父亲杨武之(我国著名数学家)任教的西南联大,在西南联大读完4年大学,两年硕士。

在西南联大就读期间,杨老先生常常去听冯友兰先生(我国著名哲学家)的哲学讲座,研读冯友兰先生的哲学书籍。一边自己钻研物理相对论

不愧是神人,文理精通。

后来冯友兰先生和杨老的情谊在联大结束后还一直延续。

例如冯友兰在1948年写给远在美国的儿子冯钟越的信中提到,当时在清华任教期间,杨振宁是成绩优异且乐于助人的典型代表。他不仅自己成绩突出,还帮助了邓稼先等同学,例如在经济困难时接济邓稼先。 ‌

杨老先生一生心系祖国,1971年正值中美关系破冰之际,他借道法国回到阔别已久的北京。周总理接见了杨老先生。借此机会向党中央提出恢复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工作,杨老先生自掏腰包,募集资金设立“对华教育交流委员会”,持续资助中国学者近百人到美国进修,这些学者成为后来中国科技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为促进国内科技交流和进步做了大量工作,为中国重大科学工程和科教政策制定建言献策、发挥了重要影响。这些科学家后来都挺有名,为中国科学事业做出自己贡献。

晚年的杨老先生坚持在清华大学物理系任教,八十多岁经常亲临教学一线,呕心沥血培养一代又一代物理科学研究人才,继续发光发热。

杨老先生曾经回到清华任教后,在家里写过一首诗《归根》表达自己拳拳爱国之心。

神州新天换,故园使命重

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

最后插播一个小故事,杨武之得知儿子获得诺贝尔奖后消息后兴奋极了他告诉杨振宁的弟弟妹妹:

“不要小看中国人在世界上第一次获得诺贝尔奖的深远意义,这件事至少使一部分中国人,特别是知识界打掉了自卑感,从心理上敢于同西方人一争短长了。”

我想他爸爸和杨老先生一生追求的目标在今天早已实现了。中国人腰板直了!

杨老先生一路走好!

0 阅读:0
岩桦看科技

岩桦看科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