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预料到了小米的流量光环 也预料到了跨界造车的挑战 万万没想到信任危机会来得如此之快 车门打不开的质疑像潮水般涌来时,雷军正测试着新车的盘山古道。3500米海拔,600道弯,入口标语写着今日走尽弯路,人生皆是坦途。这话听着像是对小米的隐喻。 碳纤维风道被验证缺乏导流功能,1548匹马力需要刷赛道才能解锁。宣传术语悄悄从智驾改为辅助驾驶,这些细节抽走了信任的砖石。成都事故后,直播间里挤满了追问安全的人,但更深的裂痕早在三月那场致命碰撞时就已蔓延。 我看到有车主组建退车群,用联合视频声明要求解除合约。国家质量网站给SU7的评分垫底,虽然另一家机构给出相反数据,但信任的崩塌只需一个缝隙。翼子板在阳光下翘边,专家说这是热胀冷缩暴露的设计经验不足。这些看似细小的问题,叠加起来成了沉重的枷锁。 小米的展厅里依然有人排队体验新手机,空调和洗衣机销量还在增长。但汽车不同,它关乎性命,容错率太低。当消费者开始用放大镜审视每个焊缝和标点,任何水汽都会凝结成冰。
小米这波操作实在让人看不懂今天成都小米汽车撞了之后还自燃了,其实倒也不算特
【52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