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为什么敢和中国硬碰硬?大家都觉得是有美国撑腰,错了!这都是其次,重要原因是荷兰仗着自己在半导体产业链的特殊位置,飘了!毕竟荷兰手里攥着阿斯麦,全球高端光刻机几乎被它垄断,这让荷兰觉得自己有 “拿捏别人的资本”。 这哪是垄断一台机器,分明是垄断了整个高端芯片的“准生证”!阿斯麦的EUV光刻机,全球市占率是实打实的100%,连三星、台积电想造3纳米、2纳米芯片,都得趴在它的机器前等产能。这机器有多金贵?单台售价超1.9亿欧元,重200吨,装满满40个集装箱才能运走,里面近10万个零件来自全球5000多家供应商,光德国蔡司的光学镜头就得打磨8年,精度能控制在皮米级——这技术壁垒,比造原子弹还难。荷兰敢硬气,就是吃准了没人能短期内造出替代品。 阿斯麦的崛起史,早把荷兰的“技术优越感”喂得饱饱的。谁能想到,这巨头早年就31个员工,挤在简陋工作室里,还被日本尼康、佳能按在地上打,差点倒闭。转折点在1997年,它拉来德国蔡司入伙——这位光学老大哥拿出了EUV的核心“成像引擎”,才算有了破局的底气。后来又收购美国硅谷集团,抢下157nm光学技术,一步步把高端市场抢到手。到2024年,阿斯麦市值超4100亿美元,成了欧洲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荷兰看着手里的“摇钱树”,怎能不飘? 更关键的是,阿斯麦早织好了一张“别人拆不散”的生态网。它不自己造所有零件,却把德国的激光器、比利时的传送带、美国的软件系统拧成一股绳,5000多家供应商都得围着它转。台积电、英特尔这些巨头,早就围着阿斯麦的机器设计了整条产线,换别的设备意味着彻底推翻重来,光成本就得砸几百亿美元——这种“绑定效应”,让荷兰觉得就算限制出口,客户也得求着它。2024年荷兰扩大光刻机禁令,连NXT:2050i这类DUV机型都不让卖,就是吃准了这种依赖。 荷兰的底气里,还藏着经济账的算计。2024年阿斯麦营收235亿美元,光来自中国的收入就有90亿欧元,占比不算低,但它赌中国“离不开”更甚“它需要”。毕竟当时中国最先进的国产光刻机,还卡在28纳米制程,离EUV的3纳米差着代差。荷兰政府算得精明:用高端技术卡脖子,既能呼应美国的“印太战略”,又能保住阿斯麦的全球定价权,单台EUV价格2024年还涨了11%,简直是“靠技术讹钱”。 可荷兰没算到,“垄断神话”正在被戳出裂缝。它以为10年才能突破的技术,中国正在闷头追赶——从光源到镜头,全产业链都在补短板。更讽刺的是,阿斯麦自己也离不开全球市场,2024年EUV出货量比上年少了9台,中国市场的空缺根本没人能补上。2025年荷兰急着接管中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看似硬气,实则暴露了焦虑——怕核心技术节点被突破,才急着用《物资供应法》这种冷战老工具抢控制权。 这种“靠垄断耍横”的路子,根本走不长远。阿斯麦的供应链看着牢不可破,可一旦中国在稀土、封装测试等环节反制,整条链都得抖三抖。2024年欧盟喊着投430亿欧元建本土产能,结果连车规级芯片都还依赖安世这类企业,荷兰想靠阿斯麦当“欧洲技术霸主”,纯属自欺欺人。它忘了,当年日本半导体也曾垄断全球,最后还是被技术迭代拍在沙滩上。 荷兰现在的硬气,更像“最后的狂欢”。等中国真的造出EUV,它手里的“资本”就会变成“负资产”。毕竟技术霸权从来不是永恒的,靠拿捏别人换存在感,迟早得还回来。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我就知道安世半导体被荷兰无理抄家后一定会付出代价,环球时报发文称荷兰强硬
【5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