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到很有意思的一句话,英国学者爱略特·巴特曼认为,自古以来凡是领袖,从来没有一个全能的。但是中国的毛泽东是个例外。 他说,毛泽东打破了全世界“既是政治家又是军事家”的神话,中国的毛泽东是打开这个时代军事奥秘之锁的人物,必将会对历史产生影响。 仔细看看这句话,很有道理,但凡大人物,要么是高超的政治家,要么是优秀的军事家,但既做领导又带兵打仗的,几乎没有。其实,西方人还是研究的太浅,毛主席除了军事家和政治家,在其他方面也很有建树。 笔者还可以至少说三个。 第一:毛主席在经济上也非常有建树 旧中国留给新生政权的是“一穷二白”的烂摊子,工业基础几乎为零,农业生产力极其低下,且面临西方世界的全面封锁。正是在这样的绝境中,毛主席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奠定了当代中国经济体系的根基。 他始终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原则,拒绝依附于任何外部势力。在工业领域,通过“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短短数年便建成了以鞍山钢铁、长春一汽为代表的一批核心工业项目,使中国从“洋钉”“洋布”都依赖进口的国家,初步形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更具远见的是,他始终强调统筹兼顾,提出“正确处理十大关系”,协调重工业与轻工业、农业的比例,兼顾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利益。尽管探索中存在波折,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他的领导下,中国用二十多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工业化初期历程,从一个农业国迈入工业国门槛,为后来的改革开放积累了宝贵的物质基础和人才储备。 第二:毛主席在文学上 毛泽东的文学成就早已超越单纯的文字创作,其诗词与文章共同构成了一部记录时代、指引方向的精神史诗。柳亚子曾以“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赞誉其诗词成就,这并非过誉之词。他的诗词兼具“掌上千秋史”的历史厚度与“胸中百万兵”的豪迈气魄,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从时间跨度看,他的诗词堪称中国革命的全景画卷:《西江月・秋收起义》记录了武装反抗的开端,《七律・长征》展现了万里征途的壮阔,《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旧时代的终结,《水调歌头・游泳》则描绘了新中国建设的宏图。1964年创作的《贺新郎・读史》更是以“人猿相揖别”开篇,用寥寥数语勾勒百万年人类发展史,被学界誉为咏史诗词的“压卷之作”。这些作品将个人情志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实现了史诗合一的美学境界。 其文章则以思想锐利、文风泼辣著称。《矛盾论》《实践论》用通俗语言阐释哲学真谛,《论持久战》在抗战迷雾中指明方向,《为人民服务》以质朴文字铸就精神丰碑。 第三:毛主席在教育上 毛主席早就说过,他最开始的梦想是当个教员,没想到参加了革命。旧中国的教育被少数权贵垄断,广大工农群众几乎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全国文盲率高达80%以上。针对这一现状,毛主席提出“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彻底重塑了中国教育的本质与方向。 他大力推动扫盲运动,创办工农速成中学、夜校和识字班,组织群众自编“识字课本”,仅用十几年时间就使亿万工农群众脱盲,创造了人类教育史上的奇迹。在基础教育领域,他强调“把小学办在农民家门口”,推动农村地区普遍建立小学,让农村儿童第一次获得系统教育的机会。在高等教育方面,对旧大学进行改造,创办中国人民大学等新型院校,注重培养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建设人才。 更重要的是,他确立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倡导“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的五爱教育,强调教育要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等。
19个月仅见一面,哈里却给查尔斯“一记耳光”?就在全球以为英国王室能因查尔斯国
【2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