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萧山某视频博主,以后别说您老家是潍坊的,俺们山东丢不起这人,俺孔子家乡,家风

自由轻羽事 2025-10-17 16:52:00

浙江萧山某视频博主,以后别说您老家是潍坊的,俺们山东丢不起这人,俺孔子家乡,家风没这样的!这几天,被萧山某博主刷流量的寻亲视频后续整破防了,看来大家的观感都是一致的,此人没教养。 这场本应温情脉脉的认亲之旅,最终变成全网声讨的闹剧,说到底,是质朴真情被流量算计,千年礼数被肆意践踏。事情的发酵源于博主发布的系列抖音视频。视频里,年近五十的他带着妻儿从浙江萧山出发,跨越一千多公里回到祖籍山东潍坊寻亲。 还算顺利,没费多大劲就找到了堂叔。这位山东大叔的热情,简直刻进了骨子里。时隔几十年,居然还能一口叫出博主的小名,一确认身份,立马拉着往家里带,那股子亲近劲儿,仿佛对方昨天才离开老家。 叔叔的真心,藏在每一个滚烫的细节里。知道侄子要来,特意提前喊来一众亲友作陪,生怕人少了显得怠慢。饭店里点的全是当地最拿得出手的硬菜,鸡鸭鱼肉摆了满满一桌。 博主随口提了句喜欢吃本地香菜,年过花甲的老人二话不说,顶着淅淅沥沥的小雨钻进自家菜地,蹲在泥里一棵棵仔细拔,回来还细心洗净装袋塞进侄子车里。 怕侄子认生,又搬出珍藏的族谱,戴上老花镜一笔一划讲家族渊源,恨不得把家里的好东西都塞给这个素未谋面的晚辈。这份不掺杂质的热忱,是山东人刻在骨子里的待客之道,更是对同宗血脉最深沉的珍视。 可博主一家的表现,却像一盆冷水狠狠浇在人心上。网友翻遍十几条视频,没看到半点寻亲该有的规矩。他都快五十岁的人了,十几岁时还来过潍坊,怎么会不懂乡下认亲的门道? 车子直接开到叔叔家门口,连下车步行进村的客气都没有,这在讲究“步步有敬意”的农村,本身就是失礼;空着两手就登堂入室,后备箱里别说烟酒点心,哪怕一斤水果、一箱牛奶都没带,要知道在山东,“空手串亲戚”堪比打人脸,是天大的不尊重。 饭桌上的场景更让人越看越窝火,长辈还没上桌,他的儿子已经抢先坐定;叔叔的筷子没动,孩子倒先用手抓起了菜往嘴里塞。博主自己全程举着摄像头拍个不停,镜头怼着长辈的脸,嘴里还唧唧歪歪打断叔叔说话,一会儿嫌讲得太慢,一会儿催着“说点有意思的”。 他的妻子则全程高冷着脸,没给任何人一个笑脸,后来被网友扒出私下还跟博主嘀咕“万一这叔叔是骗子,想骗咱们钱呢”。这哪是认亲?分明是把朴实的亲人当道具,把珍贵的亲情当流量密码。 最讽刺的是博主那经不起推敲的“寻亲动机”。他口口声声说“念着血脉亲情”,可给远在浙江的老父亲打电话时,老爷子居然连这位堂弟的名字都记不起,连老家哪些亲人还在、哪些已经离世都不清楚。 三十年音信全无,如今通讯这么方便,真要是念着根,早借着电话、视频联系了,用得着等到现在?明眼人都看得明白,老爷子压根就不想和老家来往,博主这番“千里寻亲”,不过是自导自演的戏码,恐怕连他父亲都是从头到尾被蒙在鼓里的。 更让人不齿的是,博主的吃相远不止于此。随着争议发酵,网友深扒发现他的“黑历史”:此人常年旅居泰国,早年在宝岛做视频时就因卖假货、和合伙人闹掰口碑扫地,被当地网友骂作“投机分子”,转到国内平台后,才盯上了“寻亲”这个流量富矿。 争议闹大后,他非但没半分愧疚,反而在回应视频里嘻嘻哈哈,炫耀自己的视频上了热榜第一,播放量破五六千万,还有不少媒体主动联系要采访他,言语里全是“名利双收”的得意。原来叔叔冒雨拔的香菜,亲友围坐的闲谈,甚至长辈眼角的笑意,全成了他涨粉变现的素材。 山东网友的愤怒,从来不是小题大做。这里是孔子的家乡,“仁义礼智信”刻在文化的骨子里,流淌在代代相传的血脉中。待客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热忱,认亲更有“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的规矩。真正的寻亲,哪是这个样子? 得提前打听清楚老家的长辈排序,准备好烟酒香火;到了村口先下车步行,遇到人问路要递上香烟,自报家门说清爷爷、爸爸的名号,恭恭敬敬请教称呼;进门前先整理衣容,见了长辈要主动起身问好;最重要的是,必然要去祖坟烧纸祭拜,告慰先人“游子回来了”。 这些不是繁文缛节,是对先辈的敬畏,对亲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根脉的认同。可这位博主呢?把山东人的真诚当傻气,把家乡的礼数当老古董。镜头里装亲热,镜头外藏着优越感,怕是打心底里就没瞧得起农村的亲人,没看重这份血脉亲情。 “百万人点赞的寻亲视频,结局太令人寒心。”有网友在评论里写下这句话,引来上万人附和。大家骂的不是寻亲这件事,而是借寻亲之名行投机之实的虚伪;气的不是不懂规矩,而是明知故犯、把别人的真心当垫脚石的自私。 亲情从来不是用来消费的,礼数也从来不是用来表演的,这是做人的底线,更是刻在骨子里的教养。我们欢迎真正念根的亲人回家,但不欢迎拿亲情当生意的演员。这位博主真该好好想想,流量或许能赚一时,可丢了的人品、糟践的亲情,这辈子都捡不回来

0 阅读:1
自由轻羽事

自由轻羽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