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菲律宾正式宣布了 10月15日,菲律宾驻华大使馆宣布,11月起恢复对中国公民的电子签证项目。以旅游或商务目的赴菲、行程不超14天的中国公民可在线申请,但只能从马尼拉或麦克坦-宿务国际机场入境。 “动动手指”就能办签,但限制不少 过去几年,办菲律宾签证对不少人来说是件麻烦事。如今能在线申请,无疑是巨大进步。但细看政策,有两个关键限制: 1. 停留期仅14天:对于想深度游的游客来说,14天太短。菲律宾有7000多个岛屿,从马尼拉的历史遗迹,到宿务的潜水天堂,再到巴拉望的原始秘境,每一处都值得细细品味。想一次性打卡,行程必然紧张。 2. 仅限两大机场入境:必须从马尼拉或麦克坦-宿务机场入境。这意味着想去杜马盖地看鲸鲨、去公主港探秘巴拉望的游客,都得先绕道转机,多花时间,也多花机票钱。 有网友调侃:“这哪是方便游客,是方便他们集中管理吧?热门地更挤,冷门地更冷。” “反复横跳”的签证,让游客心有余悸 这并非菲律宾首次推出电子签。2023年8月曾试运行,但仅三个月后便无预警叫停,理由含糊,让许多已订好机票的游客措手不及。这次重启,虽是好事,但不少人心里仍打鼓:“这次会不会又是‘短命’政策?” 旅游业“缺血”,急需中国游客“输血” 背后的经济压力显而易见。2019年,超170万中国游客赴菲,是其第二大客源。但2025年前七个月,中国游客仅约20万。长滩岛、宿务的潜店,曾经中文标识林立,如今却多见韩文菜单,生意主要靠韩国游客支撑。当地酒店、免税店、餐饮业叫苦不迭。 周边国家“抢客”,菲律宾压力山大 更让菲律宾焦虑的是,周边国家早已“卷”了起来。泰国、马来西亚对中国游客免签,越南、柬埔寨也在积极优化签证政策。相比之下,菲律宾的“半开放”姿态,显得诚意不足。 菲律宾这步棋,是“经济所迫”下的必然选择。打开门是好事,但“门缝”开得不够大。中国游客早已不是“有得玩就行”的状态,大家更看重体验感和政策稳定性。 如果这次电子签能长期稳定运行,并逐步放宽限制,或许能赢回部分游客。但如果政策反复,或是始终抱着“既想赚钱又怕管不住”的心态,那这扇“半开的门”,恐怕很难迎来大批游客真正迈步而入。毕竟,世界那么大,游客的选择也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