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真真明明知道死刑已定,为什么还会上诉拖时间?首先,明真真知道生命已进入倒计时,却依然选择上诉,这不是对法律的抗拒,而是求生本能在绝望中的最后闪烁。就像溺水者连稻草也要抓住,他在等待一个或许永远不会到来的转机。其次,每一天的延宕都是他与这个世界的漫长告别,他或许在回忆缅北的夜晚,或许在思念远方的亲人,又或许仅仅是想多看一眼四季更替。最后,上诉是明真真对抗终局的方式,在法律的庄严面前,他用着最后的权利完成对生命最后的眷恋与挣扎,哪怕明知结局已定,也要走完这段路。 2023年最高法的死刑复核数据显示,近六成死刑被告人都会像明真真这样提上诉,这根本不是个别情况。没人会觉得“拖时间”是好事,但对这些走在生命尽头的人来说,上诉不是故意对抗,是哪怕只剩一丝希望也要攥紧的机会——毕竟谁也不想连最后为自己说句话的权利都放弃,哪怕清楚大概率改变不了结果,求生本能也会推着人抓住这根“稻草”。 近几年全国法院的死刑上诉案里,约3%会因为新证据、程序问题改判,不是全判无罪,但至少能改写结局。明真真未必没听过这种案例,就算他自己的案子证据扎实,心里也会存着“万一”的念头——万一有没查到的细节,万一有新情况,哪怕这“万一”比中彩票还难,对他来说也是活下去的唯一盼头。 别觉得明真真“浪费司法资源”,法律给上诉权本就不是为了“必须改判”,而是给每个生命最后的公平机会。哪怕99%的上诉都维持原判,那1%的可能也得留着,因为对当事人来说,这不是概率问题,是“我有没有被彻底公平对待”的最后确认。他的挣扎看着徒劳,却是法律框架里,人对生命最真实的敬畏,这种敬畏不该被简单贴上“拖时间”的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