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菲律宾驻华大使馆宣布,11月起恢复对中国公民的电子签证项目。以旅游或商务目的赴菲、行程不超14天的中国公民可在线申请,但只能从马尼拉或麦克坦-宿务国际机场入境。菲方称此举是为了加强民间交流和促进合作,但明眼人都看出,这背后是菲律宾旅游业撑不住的无奈之举。 疫情这几年,菲律宾旅游市场遭受了巨大打击,旅游收入大幅缩水,据菲律宾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游客占据菲律宾国际游客总量的约两成,是菲律宾最重要的外国游客来源之一。 疫情三年间,旅游收入断崖式下跌,相关服务业、交通、酒店、餐饮都面临巨压。 到了2023年,尽管全球旅游逐渐恢复元气,菲律宾境内依然没能回到疫情前的热闹景象。 尤其对比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下的“免签”大旗,菲律宾如果再观望下去,只会让游客越来越少。 菲律宾其实在国际形象和安全形势上饱受争议,网络上一度传出对于中国等外国游客安全的担忧,南海局势的摩擦也让不少游客心生犹豫。 一些旅行社、自由行爱好者在社交平台讨论时总会问,“去菲律宾安全吗?”而在某些平台的旅行点评,时常能看到关于治安、签证、服务水平的讨论。 这也说明一个问题,仅靠签证放宽只能解决入境门票,真正吸引游客,还需要各方面实现质的提升。 菲律宾此时恢复中国公民电子签证,究竟是中菲友好促进,还是为了旅游业回血? 从学者的评论和产业数据来看,后者的逼迫更为直接,对中国各大出境游目的地来说,菲律宾具有航班便捷、海岛众多、消费门槛适中的优势。 恢复中国游客入境,直接带动机票、酒店、餐饮、购物等板块复苏,并有助于提振本地就业。 近年来印尼、越南、柬埔寨早已争相引导中国客源,菲律宾如果继续固守壁垒,无异于自断出路。 中国市场的体量,不仅体现在数字上,更意味着强大的消费能力和传播效应。 每年中国出境游客数量在全球都能排得上号,2019年高峰时,海外中国游客总消费接近2770亿美元,这一趋势到疫情基本平稳后又逐渐升温。 只要政策有一点点友好,哪怕只是放宽签证,将立刻撬动大批游客选择目标地。 菲律宾直到现在才重启电子签,是经济压力倒逼的结果,马来西亚、泰国打免签的牌,玩得更洒脱、更主动,吸引中国游客的“饼”已经被抢去不少。 菲律宾只能以这样一种有限的放宽措施,争取分一杯羹。 菲律宾这次只是恢复“十四天内短期旅游和商务”,入境点也只限定马尼拉和宿务两大机场。 说明他们既想“捡便宜”,又不完全放开怀抱,防范风险的考量很多,比如非法滞留、劳工问题,甚至顾虑地区安全。 但这么做的后果就是,自我设置了门槛,限制了利好扩散的层级,大家都在比拼“门槛低、政策新、服务优”,谁让游客觉得便利、安心,谁就能抢得头筹。 就算恢复电子签证,菲律宾还面临不小的舆论挑战,泰国、马来西亚等地用相对开放、友好的政策吸引游客,社交网络和短视频平台上的正面声音多,旅游业复苏的数据也很明显。 菲律宾在网络上的讨论气氛比较复杂,有的人出于政策关系担忧,有的人对旅游配套、服务水平难言放心,这种“政策有诚意,体验未达标”的现象,短期内恐怕很难彻底解决。 中国的出境旅游市场心态也在变化,疫情后,国人的出行观念变得更加谨慎,首选目的地越来越重视安全性、性价比和口碑。 如果现在让你决定下一次出境游,菲律宾会不会在你的清单上? 信息来源:环球网《菲媒:菲律宾驻华大使馆称,将于11月起恢复对中国公民电子签证》
10月15日,菲律宾驻华大使馆宣布,11月起恢复对中国公民的电子签证项目。以旅游
小加娱的史书
2025-10-16 14:45:57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