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朗普威胁从11月1日起要对中国加征100%关税后,印度从上到下表现的出奇的平

颜冬白云 2025-10-16 14:11:44

在特朗普威胁从11月1日起要对中国加征100%关税后,印度从上到下表现的出奇的平静,没有像上次一样“上窜下跳”,甚至想通过打击巴基斯坦向美国证明实力,以此承接中国的产能。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更多优质的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特朗普那句“11月1日加征100%关税”的威胁刚落地,全球贸易圈都在等印度的反应。毕竟上次中美贸易摩擦,印度可是第一时间跳出来抢订单,这次却反常地安静,这平静背后藏着的算盘比想象中精。   别以为印度是转性了,这波沉默根本是“憋大招”的前奏。他们心里门儿清,光靠喊口号抢不走产能,得让美国看到实打实的“实力”,而打击巴基斯坦恰好成了最直接的秀肌肉方式。   今年4月印控克什米尔的枪击事件后,印度的反应快得反常。又是暂停《印度河河水条约》,又是关闭领空、切断贸易,5月还直接发起“朱砂行动”空袭巴控区域,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明眼人都看得出是做给美国看的。   这套路其实很直白:用对巴强硬证明自己能稳住南亚局势,顺便展示军事威慑力,让美国觉得把产能转移到印度“安全可控”。毕竟谁也不想把工厂建在战火纷飞的地方,印度得先摘掉“不稳定”的标签。   更关键的是,印度早盯着中美贸易的空档期了。现在美国对印度产的智能手机零关税,对中国产品却要加税,这差价就是印度的机会窗口。鸿海、塔塔电子赶着建工厂,厂区面积都超深圳龙华厂了,就是想接住从中国流走的订单。   但印度的底气其实虚得很。嘴上喊着承接产能,可连空调压缩机都得靠中国进口,今年4月还特意放宽限制,豁免中国压缩机的认证要求,因为本土年产五六百万台根本不够1500万台空调的需求。   手机产业链的短板更明显。虽然能造iPhone 15标准版,但Pro系列的良率问题至今没解决,新机首发还得靠中国工厂撑着。核心的摄像模组、OLED面板全靠进口,零部件本土化率才35%,离目标差着十万八千里。   上次“上窜下跳”没抢到多少真订单,印度这次总算学聪明了。知道光靠起哄没用,得先摆出“靠谱”的样子:一边对巴示强给美国看,一边赶紧补供应链的短板,哪怕暂时得依赖中国零件过渡。   中美贸易的风吹草动,从来都是印度的“机会信号”。但这次的平静不是放弃,而是更务实的算计——先证明自己“接得住”,再伸手要订单。只是这产能转移的活儿,真不是靠打几场仗就能搞定的。   印度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可现实的鸿沟摆在那儿。供应链不是搭积木,从零件到组装的完整链条,中国花了几十年才建好。印度想趁关税东风“抄近路”,恐怕没那么容易。   现在的平静,不过是暴风雨前的蓄力。等11月关税真落地,印度说不定会拿出更激进的动作。只是这一次,他们得先解决自己的产能硬伤,不然再怎么对巴示强,也接不住送上门的机会。

0 阅读:0

猜你喜欢

颜冬白云

颜冬白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