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很可能会被历史记住。这一天,美国对中国船只征收高额港口服务费和中国报复性对美国船舶征收特别港务费同时生效,这是太平洋上从未见过的奇特对抗。 4月17日美国商务部宣布6个月后对中国船只征收港口服务费后,路透社引用贸易专家分析,认为它带来的冲击比征收关税还要剧烈,“综合来看,这就是贸易的末日”。那会儿不少人还觉得专家说得夸张,直到10月14号真刀真枪落地,才看清这不是吓唬人。 美国收的可不是小钱,中国公司拥有或运营的船,每净吨要交50美元,就算是其他国家公司用中国造的船,每集装箱也得交120美元,而且3年内还得逐年涨价,一艘一万标准箱的货轮跑一趟美国,初期成本就得增加几十万,往后更是要翻倍涨到上百万。 特朗普政府嘴上说这是为了振兴美国造船业,这话骗得了谁?美国一年造的商用船还不到10艘,中国光2024年就造了1000多艘,2025年上半年造船量占了全球近一半,美国造船成本是中韩的3到5倍,就算把中国船都挡在门外,他们自己也造不出足够的船来补缺口。 说白了,这就是典型的霸权主义,拿国内法当国际法用,硬是给中国航运和造船业安上莫须有的罪名,违背世贸组织规则不说,连《中美海运协定》里的平等原则都抛到脑后了。 更让人气不过的是,美国国内早就骂声一片了,农业、零售、港口这些行业几百家企业都反对,洛杉矶港的执行董事都说航运业被折腾得“剧烈波动”,船公司从4月起就愁得睡不着觉,要么把成本转嫁给客户,要么自己扛着,最后还不是美国老百姓买单?面包、衣服、电子产品都得涨价,这哪是帮美国人,分明是坑自己人。 有咨询公司算过,全球前十大航运公司明年光这费用就得掏32亿美元,这些钱最后全得摊到商品价格里,美国的通胀本来就没压下去,这一下更是火上浇油。 中国的反制那叫一个稳准狠,可不是简单的以牙还牙,美国船舶占全球船队比例还不到1%,要是跟着他们的规矩走根本没杀伤力,所以中方直接加了“股权认定”这招——只要美国个人或机构持股超过25%,不管船挂哪国国旗、谁在运营,进中国港口都得交特别港务费,每吨400元人民币,比美国的50美元还高,以后每年还得加码,到2028年能涨到1120元一吨。 这一下就把华尔街给打疼了,很多国际航运公司美国投资者占比都超25%,希腊有家油轮公司赶紧让美国董事辞职,香港的太平洋航运也在想办法剥离美国股权,就为了避这个费。 而且中方还留了后手,中国造的船、来中国船厂修的空船都能豁免,这既保护了咱们自己的造船业,又给那些不想站队的企业留了条路。 同时还把韩国韩华海洋的5家美国子公司列入反制清单,禁止国内和他们合作,这是明着警告那些帮美国打压中国的企业,别想浑水摸鱼。 商务部说得很明白,美方这是歧视性做法,中方反制就是要维护公平,要是任由美国乱搞,以后全球航运都得看他们脸色,谁强就打压谁,那才真的没活路了。 现在最遭殃的是全球供应链,航运业本来靠的是效率和规矩,这下全被打乱了,船公司为了避费,要么改航线绕远路,要么换船换旗,运输时间变长,成本蹭蹭涨。 美国农民的大豆、玉米运不出去,因为船费涨了没人愿意运;中国进口的能源、农产品也得找替代渠道,两边的企业都得受损失。 更严重的是,美国港口可能会出现大拥堵,小港口没人用慢慢荒废,物流岗位也得流失,这都是特朗普政府一意孤行惹的祸。 有人说中国反制也会受损失,这话没错,咱们的船东在全球船队占16.9%,肯定要承担成本,但这是没办法的事,你不还手,美国就会得寸进尺。 再说咱们的损失能扛得住,中国造船业全球第一,手里订单占了一半多,而且反制措施能倒逼全球资本“去美国化”,以后航运企业融资可能更愿意找欧洲、中东的资本,反而能打破美国的金融垄断。 那些说“贸易末日”的专家,不是危言耸听,要是美国不回头,接下来可能会更糟,3年后他们还要限制外国船运液化天然气,这是想把能源贸易也搅乱。 但我觉得“末日”倒不至于,因为公道自在人心,美国的盟友也不傻,欧洲、东南亚的企业都依赖中美市场,没人想跟着美国陪葬。 而且中国的反制让大家看到,美国不是不可撼动的,只要团结起来维护规则,就能顶住他们的霸权。 特朗普政府总觉得靠打压能让中国让步,其实打错了算盘,中国现在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造船、航运业都有硬实力,不是随便就能打垮的。 反而美国自己内忧外患,通胀高、民生差,还在到处树敌,最后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10月14日这一天,与其说是贸易对抗的开始,不如说是给全球敲了个警钟——单边主义走不通,搞对抗没有赢家,只有合作才能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 要是美国还执迷不悟,最后被历史记住的,不是他们多厉害,而是他们如何亲手毁掉了自己主导的贸易体系。
10月14日很可能会被历史记住。这一天,美国对中国船只征收高额港口服务费和中国报
漫聊小知识
2025-10-15 19:44:26
0
阅读: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