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菲律宾宣布了! 2025年10月15日,菲律宾驻华大使馆宣布,11月起恢复对中国公民的电子签证项目。以旅游或商务目的赴菲、行程不超14天的中国公民可在线申请,但只能从马尼拉或麦克坦-宿务国际机场入境。菲方称此举是为了加强民间交流和促进合作,但明眼人都看出,这背后是菲律宾旅游业撑不住的无奈之举。 疫情前的2019年,中国游客达170多万人次,是菲律宾第二大客源国;而2025年1月至8月,中国游客仅18.2万人次,同比骤降24.4%。这种断崖式下滑让旅游业彻底坐不住了。菲律宾旅游部长克里斯蒂娜·弗拉斯科曾指出,电子签证项目的推迟导致菲方错过了约200万潜在中国游客。
马尼拉的决策者们终于低下了高傲的头颅。电子签证这剂强心针来得太迟,菲律宾旅游业的寒冬早已冻僵了无数人的钱袋。长滩岛的白沙滩依然耀眼,但缺少了中国游客的笑语喧哗;薄荷岛的巧克力山依旧翠绿,却再难见到举着自拍杆的东方面孔。那些曾经挤满中国旅行团的珍珠商场,现在只剩空荡的柜台和望眼欲穿的商贩。
数字会说话,而菲律宾旅游部的统计数字正在声嘶力竭地呐喊。从170万到18万,这不是普通的跌幅,是雪崩式的坍塌。当泰国、马来西亚争相推出免签政策时,菲律宾却把签证门槛垒得越来越高。直到旅游业哀鸿遍野,他们才想起要拆掉这堵自己筑起的高墙。
克里斯蒂娜·弗拉斯科部长的抱怨透着几分滑稽。她把200万潜在游客的流失归咎于电子签证延期,却绝口不提这些年菲律宾在旅游服务上的种种短板。机场安检的冗长队伍、出租车司机的漫天要价、网络信号的时断时续,这些细节正在把游客推向别的目的地。
中国游客的行李箱里装着真金白银。2019年,每位中国游客在菲平均消费1200美元,给当地带来超过20亿美元的收入。如今这些钱正流向普吉岛、巴厘岛和济州岛。菲律宾的酒店老板们眼睁睁看着预订网站上的空房标记越来越多,就像退潮后沙滩上留下的空洞。
电子签证的回归看似诚意满满,实则藏着诸多限制。仅开放两个入境口岸,犹如打开一扇门却只留了条门缝。这样的半心半意,怎能打动见识过全球风景的中国旅行者?当越南敞开15个口岸迎接中国客人,菲律宾的扭捏作态显得格外不合时宜。
东南亚旅游市场的竞争早已白热化。新加坡推出数字通关系统,泰国实施落地签免费政策,印尼开辟直飞二三线城市的航线。菲律宾却还在为电子签证的恢复而沾沾自喜,这种后知后觉让人啼笑皆非。旅游业复苏不是请客吃饭,需要的是真刀真枪的改革。
中国游客的旅行偏好正在悄然改变。他们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的打卡,而是追求深度体验和个性化服务。菲律宾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但配套服务始终跟不上时代步伐。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提升旅游品质,再便捷的签证也只是空中楼阁。
这场电子签证的救市行动,注定是场艰难的跋涉。失去的信任需要加倍努力才能挽回,错过的机遇不会在原地等待。菲律宾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让中国游客感受到真正的热情,而不是急需外汇的焦虑。毕竟,真诚永远比技巧更能打动人心。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