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大国小国之前都欺负中国,毛主席是这么说的:“西方帝国主义之所以能够肆无忌惮地欺凌中国,根本上说是因为中国社会各阶级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软弱无力,士大夫阶级腐败无能,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是帝国主义的附庸,广大的农民一盘散沙,工人阶级非常弱小,知识分子迷茫彷徨、愤激焦灼。”现在回过头看,毛主席说的真是太对了…… 近代中国那段被欺负的历史,很多人只知道签订了多少不平等条约,赔了多少银子,丢了多少土地。 很少有人往根上想,为啥那些以前听都没听过的小国,都敢跑过来分一杯羹。 其实早有人把这事儿的本质说透了,就是因为当时中国社会从上到下,各个阶层都站不起来,没一个能挑大梁的,整个国家像是一盘没捏合好的散沙,谁想来踩一脚都能得手。 先说那些管事的士大夫阶层,这群人真是把“腐败无能”四个字刻在了骨子里。 整天抱着老祖宗的规矩不放,外面世界都已经工业革命热火朝天了,他们还在琢磨着诗词歌赋和官场门道。 遇见列强打过来,第一反应不是想怎么抵抗,而是合计着怎么妥协才能保住自己的乌纱帽。 军饷被层层克扣,士兵拿着生锈的武器,军官忙着捞钱纳妾,这样的军队别说打仗,能站得住队就不错了。 朝廷里更是乌烟瘴气,买官卖官成了常态,一件事儿能拖个十年八年,遇到急事儿只会互相推诿,根本拿不出半点有用的办法。 比士大夫更可恨的是那些官僚买办资产阶级,这群人纯粹是靠着出卖国家利益发家的。 鸦片战争之后,洋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可语言不通、规矩不懂,就需要一群中间人帮忙办事,买办就这么冒出来了。 这些人一边连着朝廷的官员,一边勾着洋人的洋行,两头通吃。 国家欠着一屁股债,老百姓被苛捐杂税压得喘不过气,这些买办却靠着这种手段攒下万贯家财,买良田建豪宅。 他们根本不在乎国家好不好,只要自己能赚钱,洋人要什么就给什么,商品倾销不管,资本入侵不管,反正损失的是国家,赚的是自己的。 到最后,这些人反而成了洋人的代言人,帮着洋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成了压在老百姓身上的另一座大山。 再看最底层的农民,人数最多,却也是最分散的。 当时的农民大多没有自己的土地,就算有也少得可怜,一年忙到头,收成大部分要交给地主,自己剩下的勉强够活命。 遇到灾年,要么饿死,要么逃荒,能顾得上自己和家人就不错了,他们心里有怨气,却不知道该往哪儿发,也没人来组织他们,就像一堆沙子,看着多,风一吹就散了,根本形成不了合力。 工人阶级在当时还很弱小,那时候中国的工厂本来就少,工人数量自然不多,而且大多集中在几个通商口岸。 这些工人他们没有组织,没有保障,出了事只能自己扛着,就算偶尔有罢工,也因为没人领导、力量分散,很快就失败了。 这样的工人阶级,连自己的基本权益都保不住,更别说站出来撑起国家的局面。 这么一看,当时的中国真是从上到下都出了问题,统治阶级腐败又投降,买办阶层只顾自己发财,农民和工人分散又弱小,知识分子迷茫又无力。 各个阶层互相脱节,甚至互相拆台,整个国家没有一个统一的核心,没有一股凝聚起来的力量。 洋人看透了这一点,所以才敢肆无忌惮地来欺负,反正就算惹了事,也没人能真正站出来反抗。 这种软弱不是某一个人的问题,是整个社会结构的问题,是各个阶级都失去了行动力的结果。 后来有人看清了这个本质,知道要救中国,就得把这些分散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得有一个真正为老百姓着想的领导核心,把腐朽的去掉,把弱小的组织起来,把迷茫的引上正路。 这才有了后来的革命,才有了国家的新生。 国家强大的根本,从来不是有多少银子多少土地,而是社会各个阶层能不能团结起来,有没有一个能扛事的核心。 以前被欺负,就是因为人心散了,各顾各的,没人能挑头,没人能聚力。 现在再回头看那段历史,才能明白,团结起来的力量有多重要,有一个靠谱的领导核心有多关键。
陈云晚年回忆说,遵义会议上有两个人反对毛主席。一个是凯丰,他反对最坚决,态度最明
【3评论】【5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