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每一次的中美谈判,美国都在切香肠式掏空中方利益,付出的成本都是临时、可撤回的,拿到的利益则是长期可持续的,40多年来,美国已经有一套完整的流程模板。先是虚空造牌,找个由头就把氛围拉满,把黑锅稳稳甩给中方,接着带着气势施压谈判,最后拿走实实在在的好处,自己付出的那点成本,随时能撤回来,堪称一本万利的生意经。 这事儿得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说起,那时候美国就盯上咱们中国市场了,觉得自家的专利技术到了中国,总好像被 “薅了羊毛”。于是他们琢磨出个叫 “301 调查” 的玩意儿,这东西根本不管国际上大家公认的贸易规矩,想捏谁就捏谁,速度快还特灵活。 1991 年的时候,美国就拿着这 “尚方宝剑” 对准了中国的知识产权,张口就说咱们盗版太严重,让他们损失了上百亿美元。可实际情况是,咱们那时候正忙着建知识产权的规矩,只是起步晚了点,哪有他们说的那么夸张?但美国不管这些,直接把关税大棒甩出来,威胁要加税。 你猜怎么着?最后谈判桌上咱们还是签了协议,答应加强打击盗版,美国企业顺顺当当拿到了专利保护的 “护身符”,而他们付出的代价,不过是暂停调查而已 —— 这玩意儿就跟水龙头似的,想关就关,想开下次随时能开。从这时候起,这套模板就定了型,往后四十年翻来覆去地用,胃口还越来越大。 在知识产权这事儿上,美国的算盘打得最精。1991 到 1996 年这五年,他们每年春天都准时出份报告,指名道姓说咱们执法松散,动不动就喊着要加税。 那时候他们的谈判代表特会装腔作势,掏张盗版光盘、拿盘录像带就拍桌子,一口咬定是中国厂家复制的,还瞎编损失数字 —— 一会儿说 4 亿,过俩月变 8 亿,换个场合又成 10 亿。 咱们谈判的人当场就戳穿他们:“一张唱片三十多块,8 亿损失就是一亿张唱片,可咱们全国的生产线满负荷干一年也才产这么多,难道全是盗版你们的?” 可美国不管这些,就是要逼着签谅解备忘录,要求海关严查、法院重判。 咱们的企业没办法,只能拆生产线、改流程,把那些所谓的 “非法复制环节” 全拆了。而美国呢?不过是暂停了所谓的 “制裁行动”,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但好处却是实打实的:美国的软件公司、制药公司从此在中国市场竖起了高高的壁垒。到 2019 年的时候,咱们一年给美国的知识产权费就达到 86.4 亿美元,占了咱们外购总额的近四分之一。有人预测,到 2025 年,光药品专利许可费一项就得飙到 87 亿美元,美国药企坐着就能赚钱。 这套 “临时成本换长期利益” 的甜头让美国尝上了瘾,后面的谈判就总围着这些老话题转,层层加码。到 2025 年特朗普上台后,这模板转得更快了,简直是连番出手。1 月份就说要扩大贸易黑名单,把中国科技公司的子公司都加进去,还禁止华为芯片用在企业设备上。 3 月份又对咱们的传统半导体搞 301 调查,就盯着咱们的市场地位来的。9 月份咱们商务部终于出手反击,列出了美国集成电路的关税和限制清单。可美国更狠,10 月 10 号直接宣布对中国商品加 100% 的关税,还禁了关键软件出口。 短短十天里,美国足足出了五招:废了 AI 扩散的规矩、禁中国 AI 芯片、拿伊朗导弹说事制裁中国实体、给起重机加 100% 关税、还有电池材料的反补贴税。 就说那个起重机吧,美国港口 80% 的岸桥起重机都是中国振华重工造的,他们自己建生产线起码要十年,加税纯粹是给自己增加成本。可美国根本不在乎,他们要的就是谈判桌上的气势,逼咱们让步。 回头看这四十年,美国的套路简直严丝合缝。第一步先 “虚空造牌”,用几份报告、几句声明就把氛围拉满,黑锅稳稳甩给咱们,好像全是咱们的错。第二步再 “气势施压”,关税、禁令一层层加码,就跟催债似的逼着咱们妥协。 第三步最关键,“收割实惠”,市场准入、专利费、技术壁垒全拿到手。他们付出的成本呢?就像拧水龙头,想关就关,比如对别的国家搞制裁,说暂停就暂停,条件一不满意立马重启。可咱们付出的代价却是长期的:制造业空间被挤压,高科技发展被卡脖子。 这些年美国靠着这套路赚得盆满钵满:知识产权费一年比一年高,农产品出口创了纪录,芯片垄断地位没人能撼动。说穿了,中美谈判根本不是什么 “零和游戏”,更像是美国单方面的 “利益优化”。 咱们每次想缓和关系、做出让步,反而喂肥了这头贪得无厌的狼。接地气点说,这就跟邻居借钱似的,你每次都还本带利,他还不满足,非得让你签张空白支票,下次想填多少填多少。
连出3招没镇住中国,美国要把事闹大,特朗普明白:不能再犹豫了最近这段时间,中
【9评论】【3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