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沛恩合约2025年的娱乐圈,一场关于艺人合约的“拉锯战”正引发行业震荡。演员

老四误我啊 2025-10-15 01:04:09

李沛恩合约 2025年的娱乐圈,一场关于艺人合约的“拉锯战”正引发行业震荡。演员李沛恩与前经纪公司禾马娱乐的解约纠纷,从年初的“凌晨三点训话”指控,到如今二审未决的司法僵局,不仅撕开了娱乐圈经纪合约的灰色地带,更成为艺人权益保障的典型样本。

这场风波的导火索,是李沛恩对经纪公司的“三重控诉”。其一,职场霸凌:前经纪人被曝在生日当天要求李沛恩发红包,未果后凌晨三点电话训斥两小时,导致其出现躯体化症状需心理干预;其二,收入压榨:拍摄《长月烬明》等热剧时年收入不足9万元,甚至低于上海保洁员平均薪资,生活需家庭接济;其三,合约陷阱:公司拖欠片酬、分成机制不公,且在解约后发律师函警告品牌方,称与李沛恩合作存在“法律风险”。

面对指控,禾马娱乐的回应充满戏剧性。一方面,公司承认“款项暂缓支付”,但辩称这是“和解协商期的合理行为”,且李沛恩当时未表异议;另一方面,公司强调一审未认可解约理由,合约仍“合法存续”,甚至被曝威胁合作方。这种“既不认账又强硬施压”的态度,让舆论迅速倒向李沛恩。

司法层面,案件已进入二审阶段。尽管一审结果未公开,但李沛恩获法律层面“解约自由”的表述,以及娇兰等品牌方选择与其合作的事实,被外界视为“隐性支持”。更耐人寻味的是,禾马娱乐的声明因与司法进展冲突,被网友质疑为“败诉后的舆论反扑”。

这场纠纷的意义,早已超越个案。它暴露了娱乐圈经纪合约的三大顽疾:收入分配失衡、心理压迫普遍、解约成本高昂。正如李沛恩所言:“我的诉求不仅是经济补偿,更是希望行业建立对艺人尊严与权益的保障机制。”

当二审的钟声敲响,这场“小艺人对抗大公司”的战役,或许将成为推动行业规范的转折点。毕竟,在法治社会,任何“霸王条款”都终将接受阳光的审视。

0 阅读:0
老四误我啊

老四误我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